[发明专利]一种环保细水雾灭火添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4657.0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0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朱鹏;汪东东;刘惠平;徐凡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1/00 | 分类号: | A6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水雾 灭火 添加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细水雾灭火添加剂,其原料组成包括:烷基糖苷、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长链醇、异辛酸和水;各原料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烷基糖苷10.0‑25.0%,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0.0‑2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0%,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1.0‑5.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0‑5.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8.0%,防腐剂2.0%,长链醇2.0‑4.0%,异辛酸4.0‑8.0%,加水至100%。本发明不含氟表面活性剂、过渡金属配合物、无机盐类,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易降解、价格昂贵、有腐蚀性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水雾灭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细水雾灭火添加剂。
背景技术
细水雾灭火技术是近些年来由美国科学界、工商界和消防行政管理部门在20世纪40年代水雾灭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保型灭火技术。因其具有无环境污染(不会损耗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灭火迅速、耗水量低、对防护对象破坏性小等优点,已被看作是卤代烷系列灭火剂的主要替代品,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因而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当今国际火灾安全技术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是单纯的细水雾灭火属于物理作用灭火,在灭火效果和应用范围上仍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对于B类火灾,细水雾较难熄灭小火,而且还容易产生复燃。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正致力于拓展细水雾灭火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其功效的研究,其中含添加剂的细水雾灭火技术的研究正逐渐升温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是在细水雾中添加一些高效灭火物质,从而以水为载体实现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的最佳结合。
目前用于细水雾灭火的添加剂,其主要作用组分有四类:一是无机盐类,如LiCl、NaCl、NaBr、NaI、乳酸钾、乙酸钾、CaCl2、Ca(NO3)2、FeCl2、FeCl3、CoCl2等,但无机盐溶于水后形成的电解质溶液会对火灾现场的精密仪器及金属设施造成比较严重的腐蚀,对存贮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也比较高;二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如Fe(CO)5、二茂铁等,该类物质通常价格较高,来源也不方便,有些甚至还具有较高的毒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三是各种含氟表面活性剂,这类物质可能存在着降解困难或者降(分)解产物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等环保问题;四是碳氢表面活性剂或其他不含氟特种表面活性剂(如含硅表面活性剂等),这类物质品种较多,而且不少是低毒、低污染、低腐蚀性的,但其表面活性不如氟表面活性剂,因此仅以此类表面活性剂作为细水雾灭火添加剂的主要成分,需要对配方进行很好的设计才能实现良好的灭火效果,而此类相关报道较少。
现有的专利技术基本上是以上述四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复配,再辅以添加适当的助剂得到细水雾灭火添加剂配方的,而且这些配方几乎都含有前三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因此仍存在着污染、腐蚀等问题。如专利文献CN104922848A公开的细水雾灭火添加剂配方即采用了乳酸亚铁、钾盐、磷酸盐作为主要成分;专利文献CN102657924A公开的细水雾灭火添加剂配方主要就是由氟碳表面活性剂、碱金属盐和热敏物质组成;专利文献CN105126290A则采用了含硅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碱金属盐、有机溶剂以及抗烧剂作为细水雾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讲,理想的细水雾灭火添加剂不仅需要具备优异的增强灭火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其兼具绿色环保、价格低廉、腐蚀性小等特点,但目前公开的配方技术还不能很好地全面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细水雾灭火添加剂,不含氟碳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盐类,不仅具有良好的增强细水雾灭火的能力,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毒环保,对设备的腐蚀性也比较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4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