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线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5062.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7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肖林发;李杰;李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8 | 分类号: | G01J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线探头。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红外辐射有发热物体向外扩散的,所以聚焦红外线到红外传感器上进行测温就变的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传感器通常被设置于用聚光片和屏蔽罩结构组成的探头壳体的前端用于接收来自被测目标所发出的红外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聚光效果差,结构复杂,聚光片易碎,不利于生产作业。所以设计一种作业方便,结构简单,低成本的新型红外探头非常有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聚光效果好,并且能抗摔的红外线探头。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外线探头,包括聚焦件、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固定环,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固定环上,所述固定环固定在聚焦件里,所述聚焦件中部为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的形状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固定环固定在通孔结构的后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通孔结构的后端设有圆柱形的前方通孔和后方通孔,其中,前方通孔的直径小于后方通孔直径,所述固定环中部设有直径大于后方通孔直径的凸起台阶,固定环依据凸起台阶分为固定环前半部和固定环后半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位于前方通孔内,凸出于固定环前半部上方设置,并套进前方通孔,所述固定环前半部套进后方通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环前半部的前端设有锥面,固定环前半部直径与后方通孔直径相同,所述固定环前半部通过铆压方式套进后方通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与传感器连接的接线头,所述传感器的为表面带有环形台阶的圆柱本体,所述环形台阶的直径大于固定环前半部的内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圆形本体表面套有一个限位环,限位环夹在所述环形台阶与前方通孔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通孔结构的后端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所述固定环与圆柱形通孔过盈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固定环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聚焦件具有喇叭状的通孔结构,能够把红外线进行汇集,保证红外线折射聚焦并汇集到一起,不会产生散射,聚光效果好,
2、聚焦件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聚光片并减少了现有技术需要对聚光片进行固定的屏蔽罩或者外壳,结构简单,防摔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红外线探头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聚焦件的剖视图。
图3是聚焦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固定环的剖视图。
图5是红外线传感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依照图1-图5所述的一种红外线探头,包括聚焦件1、红外线传感器2以及固定环3,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固定在固定环3上,所述固定环3固定在聚焦件1里,所述聚焦件1中部为通孔结构4,所述通孔结构4的形状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通过固定环3固定在通孔结构4的后端,喇叭状的通孔结构4对红外线进行折射并汇集到通孔结构4的后端,红外线传感器2对红外线进行感应,所以聚焦件1的作用起到了红外线聚焦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聚光片对红外线进行折射聚焦,但是聚光片还会产生反射或者散射的作用,聚光效果比较差,本红外线探头通过具有喇叭状的通孔结构4的聚焦件1代替了聚光片,保证了尽可能多的红外线的汇集一起,聚光效果好;聚焦件1不容易被摔碎,并且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对聚光片进行固定的屏蔽罩或者外壳,所以本红外线探头结构相对简单,抗摔性能好。为了能够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2与固定环3为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5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