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享单车的取物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5320.1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9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昌新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00 | 分类号: | G07F17/00;G07C9/00;G06Q30/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李余江 |
地址: | 3140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享 单车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享单车的取物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共享单车本体、容置箱、雨伞、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电子锁、移动终端和共享单车服务器;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容置箱内压力信息传送到共享单车服务器;电子锁接收开锁信号而开锁;移动终端扫描容置箱内的二维码后,将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传送到共享单车服务器;共享单车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储有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若没有,则存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并发送开锁信号;且在容置箱内的压力信息发生变化时,发送开始计费信号;若有,则发送开锁信号;且在容置箱内的压力信息发生变化时,发送结束计费的信号。方便地获取雨伞,避免携带雨伞带来的不便,防止了雨伞使用后不归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共享单车的取物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动车辆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大,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和车辆废气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降低环境污染,人们出行时越来越多的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随着共享车辆的发展,供人们选择的共享车辆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摩托车或共享汽车也越来越多。由于共享单车具有使用方便、停车便捷、费用低,污染少且可强生健体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使用。
现有的共享单车可方便随意地停放在任何区域,间接地使共享单车成为了一个流动的资源。人们在外出时,常常会忘记带伞,而且携带雨伞时,雨伞重而且不方便,但是,当遇到下雨天时,外出的人们没有雨伞则容易淋湿,由此作为流动资源的共享单车如何与雨伞的结合,成为了人们思考的一个话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共享单车的取物系统,其将雨伞与可移动且广泛使用的共享单车结合,可方便地获取雨伞,可避免忘记携带雨伞以及随身携带雨伞带来不便、解决了用户使用雨伞后不归还的问题,实现了雨伞的租赁的共享优点。
一种基于共享单车的取物系统,包括共享单车本体、容置箱、雨伞、控制器、电子锁、移动终端和共享单车服务器;
所述容置箱固定在所述共享单车本体上,且其外表面设有二维码;所述雨伞设置在所述容置箱内;所述控制器嵌设在所述容置箱内,并与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箱的底部,并检测容置箱内压力信息,且通过所述控制器将该压力信息传送到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所述电子锁设置在所述容置箱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接收所述控制器的开锁信号而开锁;
所述移动终端扫描容置箱内的二维码后,并将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传送到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接收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储有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
若没有存储,则存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并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电子锁发送开锁信号;且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传送的容置箱内的压力信息,若压力信息发生变化,则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开始计费信号;否则,不开始计费;
若有存储,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电子锁发送开锁信号;且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传送的容置箱内的压力信息,若压力信息发生变化,则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结束计费的信号,以结束移动终端的计费,同时删除存储的用户信息;否则,继续计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雨伞与可移动且广泛使用的共享单车结合,只要有共享单车,就可以方便地获取雨伞,避免忘记携带雨伞以及随身携带雨伞带来的不便,同时通过检测容置箱的压力变化来判断是否将雨伞放回容置箱内,有效防止了用户使用雨伞后不归还的问题,实现了雨伞的租赁共享。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的计费方式为以每小时0.2元的方式计算费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上锁后还将上锁信号通过所述控制器传送到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所述共享单车服务器接收该上锁信号后调整计费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昌新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昌新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5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