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追踪及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6926.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毛国强;欧阳毅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戴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W4/021;H04W4/029;H04W4/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追踪 道路交通 信息 采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车辆追踪及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制定监控区域地图;将监控区域内的视频监控设备的信息和无线基站设备的信息存储于同一数据库内;采集无线信号及视频信号;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定位、追踪及交通信息采集,获取无线终端设备的相关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库内;对视频信号处理、定位、追踪及交通信息采集,获取视频监控目标的相关数据,并存储于数据库内;匹配无线终端设备以及视频监控目标,并融合无线终端设备的相关数据以及视频监控目标的相关数据,获取初步交通信息;将初步交通信息与监控区域内其他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交通信息。本发明实现高精度及低成本、大范围的车辆定位、追踪及道路交通信息采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车辆追踪及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各种各样的智能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被应用到道路交通管理中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交通效率并降低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这些智能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毫无例外依赖于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
目前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主要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视频分析的技术,特别是车牌识别技术。利用车牌识别技术,不仅可以估计出车辆旅行时间、车流量等信息,为判断道路是否拥堵提供依据,而且车牌识别可以用于纠正交通违章以及对特定的违法行为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定位及跟踪。第二类方法利用电磁传感技术、超声传感技术或者雷达探测技术,例如线圈检测器、雷达测速仪等,采集行车速度、车流量、车型、占有率等重要交通信息参数以形成智能交通管理和控制的依据。
车牌识别技术容易受到视频监控覆盖区域小、车牌被恶意遮挡或出现污点、磨损及褪色、光照变化、恶劣天气、拍摄方式、车辆速度、运算量大等因素影响。而且受成本及系统安装要求等限制无法实现广泛覆盖,目前只能部署在重点路段。实际应用中,车牌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还与牌照质量和拍摄质量密切相关;第二类方法往往受到安装条件、成本限制及环境因素影响。例如线圈检测器其线圈在安装或维护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这样交通会暂时受到阻碍。埋置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尤其是在有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车辆启动或者制动时损坏可能会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行业和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当前大多数车辆都配有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通信模块被广泛应用于车内设备间通信如电话免提系统。网联车的发展更加速了车辆无线通信模块的应用和普及。而且随着移动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码助理、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其他便于随身携带的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设备,大量普及。大多数司机及乘客都携带有移动终端设备。而且无线信号能够较为容易、以较低成本被监测到。因而对车辆及其乘客无线信号的监测为车辆定位、追踪及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这种无线信号监控的准确度较低。
中国专利201410008003.X提供一种车辆无线视频监控的高效传输系统,包括用于对各种信息进行实时捕获和数字化采集的视频监控车载前端;车载信息记录平台,用于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对音视频数据进行编码;车辆信息融合模块,用于将采集的北斗/GPS定位信息分别与传感器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融合,形成带有位置定位的传感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车载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对记录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管理;以及监控中心;其中,所述车辆的北斗/GPS定位信息实时的传输至监控中心,而音视频信息则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监控中心的要求进行动态的传输控制。该发明能够大大的减少无线传输需求,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同时节省了运营成本,实现高效传输。
但是上述的专利仅仅提及了将采集的北斗/GPS定位信息分别与传感器信息和音视频信息进行融合,并无细化提及如何融合。而且该专利需要车辆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因而降低了其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戴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戴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6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 下一篇:方法、系统和提供商边缘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