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机载救援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8288.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雷;刘颖;张玉明;张悦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陆峰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罩 气囊 水陆两栖飞机 救援系统 侧倾 机翼 生存能力 翼尖处 充气 浮力 尖处 接水 抛式 翼尖 飞机 联接 对称 自救 | ||
本发明涉及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机载救援系统,包括特征整流罩(1)、气囊(3),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机翼(2)翼尖处对称装有整流罩(1),整流罩内装有气囊(3),气囊(3)的一端与机翼翼尖处联接;整流罩采用可抛式设计,当机翼(2)翼尖接水后,整流罩(1)可部分或全部抛掉;此时气囊(3)充气并打开,对机翼产生浮力。本发明可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的情况下,利用机载救援系统进行主动自救,不仅大大的提高了飞机的生存能力,可为后续对飞机展开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航空工业、应急救援领域,涉及飞机制造、飞行驾驶和应急救援,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应急处置救援的系统和方法,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展和扩大。
背景技术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不仅可在陆上起降,亦可在江、河、湖、海等水面进行起降,由于在水面降落具有与陆地完全不同的客观条件,因此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由于受外部客观环境,如风速、风向、涌浪、海流等影响,在无水面参考标志情况下,可能造成飞机驾驶员判断或操作出现误差,使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水上降落过程中出现侧滑现象,若发现或修正不及时,就能引起飞机一侧浮筒非正常受力,造成浮筒脱落,致使飞机发生侧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浮筒脱落后,会造成机翼受损、飞机侧倾,并使外侧发动机进水、损坏,产生飞机发动机报废的后果;目前,对已侧倾飞机采用尽快使用船艇拖至岸边,通过吊车将飞机着水机翼吊起后牵引上岸;若离岸较远,则会对飞机的生存安全产生威胁;未侧倾飞机,只能被动要求飞机驾驶员尽量保持飞机不受外力或驾驶动作影响,保持平稳;目前,从已发生的现象来看,基本是无法保持飞机平衡的,飞机往往因为失去一侧浮筒,在外部和飞机本身原因影响下,依然会造成侧倾,即浮筒脱落一侧翼尖接水,且随着进水量的增加,飞机侧倾角度进一步增大,飞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一般情况下,目前采用的牵引、近岸吊起的抢救方法,在飞机上岸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剧飞机翼尖整流罩、机翼部分和飞机发动机的受损程度,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解决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侧倾事故发生后,无法自我施救,只能被动依赖外部救援的问题;本发明可有效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防止次生事故发生,降低飞机安全形势恶化趋势的加剧,亦可为后续事故抢险创造出较好的抢救环境,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侧倾的抢救具重要意义;对飞机的保护性好;提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水上发生侧倾的情况下,采用飞机自身主动自救的救援系统和方法。
技术方案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机载救援系统,包括特征整流罩1、气囊3,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机翼2翼尖处对称装有整流罩1,整流罩内装有气囊3,气囊3的一端与机翼翼尖处联接;整流罩采用可抛式设计,当机翼2翼尖接水后,整流罩1可部分或全部抛掉;此时气囊3充气并打开,对机翼产生浮力。该系统为可拆卸式或固定式设计。
其中,气囊3充气时可以采取自动或人工控制的方式。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机载救援方法,所述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侧倾机载救援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水面降落时,由于侧滑造成一侧浮筒脱落,造成飞机侧倾和机翼2入水;机翼2翼尖装有的可抛式整流罩1抛开,引发气囊3进行充气并打开,气囊3充气后浮于水面之上并与机翼2结构相联,有效防止机翼埋于水中后,造成机翼进水。气囊3可采用自动、人工单充气或复合充气方式。
本方法还可用于飞机整机救援。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8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三角翼的无人自转旋翼机结构
- 下一篇:碟形飞行器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