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熊科动物红细胞保存液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8612.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俸涌;朱自严;李德生;邓林华;钱旻;李勤;张嘉敏;叶璐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血液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5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红细胞 保存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熊科动物红细胞保存液,包括:NaCl、NaH2PO4、ATP、葡萄糖、甘露醇、谷胱甘肽。本发明针对大熊猫血液生理特点,配制四种红细胞保存液,对不同时间点保存液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发现:第10天,B3保存液与其他组有差异显著;第20天,B2、B3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显著;第30天,B2、B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B3保存液是最佳保存体系。采用ATP检测及2,3‑DPG检测验证B3的保存效果,结果显示B3组ATP及2,3‑DPG含量与B1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B3保存液对大熊猫红细胞保养效果更好。本发明的保存液可有效保存熊科动物红细胞达30天,可用于熊科动物临床红细胞输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保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熊科动物红细胞保存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熊猫输血是大熊猫兽医临床中急需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缺乏相应研究,导致大熊猫血液成分及其替代血源亚洲黑熊的血液成分无法较长期在体外保存,阻碍了大熊猫红细胞输注在大熊猫疾病治疗和野外救治中的应用。如何在比较长时间段保存大熊猫红细胞,使得分散在全球的大熊猫都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安全高质量的红细胞输注治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类红细胞寿命大约为120天,受损或衰老的红细胞的膜脆性增加,致使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与自身IgG结合,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另外,红细胞老化致使表面CD47含量下降,也会导致红细胞被吞噬;由于老化红细胞易被吞噬清除,故而对于如何更好的保存红细胞以满足输血治疗的目的,是输血医学中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
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输送具有正常生物功能的红细胞进入受血者体内,减轻或治疗受血者因缺乏红细胞或缺乏具有正常生物功能的红细胞造成的症状。日常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体外保存方法是4℃保存,不同的配方及添加剂决定了红细胞保存时间的长短。由于红细胞在保存期间持续代谢,所以红细胞4℃体外保存只能起到短时体外保存的作用。临床上对体外保存后的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评判标准是输注后24h输注的红细胞成活率应高于70%(Pittiglio DH,1983),而实验中评价红细胞保存效果最常用的是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率、ATP和2,3-DPG三类指标(Pittiglio DH,1983;Hess JR,2002)。
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率作为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最直观的指标,是一个红细胞保存体系好坏的直接评价。体外保存红细胞发生溶血后,输血过程中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进入机体,会诱发黄疸,还导致脑部缺氧,过多的血红蛋白代谢还会导致肾脏疾病(HeatonWA,1992;CF,1999)。ATP是红细胞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1983年Pittiglio发现,红细胞内ATP含量与输注后24h红细胞成活率有直接关系(Pittiglio DH,1983)。随着红细胞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内的2,3-DPG含量下降,致使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故2,3-DPG是红细胞保存又一衡量指标(Hess JR,2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血液中心,未经上海市血液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8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智能设备
- 下一篇:生成场景和触发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