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8888.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5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蕾;郭宏山;李宝忠;马传军;陈天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1/10;C12N11/02;C12N11/14;C12N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微生物 载体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首先将主料、缓释剂、营养菌剂混捏成型,所述主料、缓释剂、营养菌剂的质量含量范围为50‑70%的主料,10‑25%缓释剂,15‑25%营养菌剂,然后经固化处理后制得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该方法制备的载体填料尤其适用于含盐废水的生化处理,可使高效耐盐菌快速启动和生长,长期保持其高活性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缓释营养型无机载体负载耐高盐菌剂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微生物通常是在水中以悬浮状态生长的,因而存在系统内降解菌的有效浓度低、菌体易流失等问题。传统的生物膜处理工艺在处理有毒难降解废水时也存在启动慢、生物膜生长缓慢,处理效率较差等问题。
通过固定化微生物能够弥补传统生物工艺的不足。该技术可以将优势微生物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固定在载体上或定位于有限的空间区域内,使微生物保持高密度及活性,并可以反复利用的方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反应器内可以维持高浓度的生物量,处理负荷高,占地小。处理后固液分离效果好,污泥产量小,耐毒物和冲击的能力强,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稳定性好。这些优点使得固定化技术近年来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和完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N103951039A公开一种基于聚氨酯载体的硝化细菌固定化生物活性填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生物活性填料由包埋体和聚氨酯载体两部分组成:将硝化细菌浓缩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制成包埋液,通过挤压等方式使包埋液浸入聚氨酯泡沫内部,经硼酸二次交联后形成包埋体,得到硝化细菌生物活性填料。该方法所制备的硝化细菌固定化生物活性填料,不仅解决了硝化细菌优势建立困难、易流失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反应器处理能力,缩短了启动时间。
有些固定化微生物是采用直接将好氧活性污泥或厌氧污泥固定在载体填料上,这类方法虽然能将污泥附着在固体载体上,也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此类固定化微生物不易长期存放,活性丧失较快,重复性较差。如CN103086519A公开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工艺,具体包括将改性的泡沫塑料经酸碱及环氧氯丙烷处理后作为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放置在生物反应器内加入活性污泥接种,待驯化至微生物负载量达到10-25 g/L时,形成固定化微生物。该方法制备的固定化微生物与普通的生物膜法相似,微生物直接生长在载体表面,对废水的毒性和冲击性的耐受程度较差。CN102181421A公开一种利用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活性炭包埋强化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方法,该方法先将活性炭用厌氧氨氧化基础无机盐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后,然后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活性炭按照比例配制成包埋剂,与经处理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均匀混合,制得固定化小球,再经过培养获得在稳定耦合于活性炭上的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该方法增强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适用于处理低碳氮比的废水。CN101319212A公开一种厌氧发酵菌种活性污泥的固定化方法,该方法将含有厌氧发酵菌的浓缩活性污泥加入固体载体,然后置于交联剂中,烘干,制得固定化颗粒。该方法制备的固定化活性污泥可广泛用于餐饮有机废物、秸秆、养殖场动物粪便以及其他有机废物的厌氧发酵制取清洁能源甲烷。由于污泥处理不存在菌种流失的问题,因此,固定化厌氧发酵菌与常规普通发酵菌的优势不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88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