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孔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9087.4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2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伟;李杰;王海洋;尹泽群;刘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B01J20/28;C10G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孔杂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杂化材料,所述杂化材料的孔容为0.3~1.2 cm3/g,所述杂化材料由Cu、Ni、Zn、Al多元金属与复合配位剂组成,所述Cu元素以CuO计在杂化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5%‑40%,所述Ni元素以NiO计在杂化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30%,所述Zn元素以ZnO计在杂化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30%,所述Al元素以Al2O3计在杂化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30%,余量为复合配位剂,所述复合配位剂由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1,3,5‑苯三甲酸组成;所述杂化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同晶取代的方式将Zn、Ni和Al引入含Cu的杂化材料中。所述杂化材料具有出色的脱硫性能,脱硫率达到99%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元金属大孔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鉴于柴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燃烧后含硫化合物的危害,以及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制订出严格的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规定,并纷纷采取措施以提高燃油品质。以欧美柴油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柴油中的硫含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由2000年柴油中的硫含量欧III标准的350ppm降低到2005年采用的欧IV标准50ppm,再到2008年最新欧V标准硫含量低于10ppm无硫柴油。美国环保署(EPA)发表了柴油的低硫化规定,要求到2006年97%的柴油硫含量要降低到15ppm以下,在2010年要全部达到该规定限制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车用柴油硫含量的标准也在不断升高。我国从2005年在部分地区开始执行欧标准,并且规定车用柴油中的硫含量要低于500ppm以下,2006年北京优先于全国达到柴油中的硫含量小于350ppm的欧III标准,2008年执行欧IV标准,在 2016年期待实行欧V标准。由此可见,我国燃油的硫标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且存在标准先行和行动滞后的问题,在2014年初全国范围内的雾霆天气再次向人们敲起警钟,面对燃油的低硫化的趋势,我国的任务变的更为艰巨,迫切需要开发低硫及超低硫生产技术和相关的脱硫剂。
加氢脱硫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清洁油品生产技术,但存在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和耗氢量大等缺点。此外,为了达到更低含硫标准的要求,必将需要高压、高温以及活性更高的催化剂,这必然导致油品成本大幅上升。此外,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对DBT 及其衍生物脱除效果差,且十六烷值损失大。鉴于加氢脱硫方法存在的不足,人们又开发了许多非加氢脱硫技术,包括萃取脱硫、氧化脱硫、吸附脱硫、生物脱硫技术等。与传统的加氢脱硫相比,吸附脱硫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脱硫方法,它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十六烷值损失较小、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及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柴油吸附脱硫才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与通常柴油加氢脱硫相比,吸附脱硫具有操作简单、脱硫率高、耗氢量低、设备投资少、吸附剂价格较低、无污染、适合于深度脱硫等优点,有可能成为未来柴油深度、超深度脱硫的关键技术。高性能吸附剂是决定吸附脱硫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这也是现在亟待突破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大孔杂化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90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