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及混凝土预制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2320.4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陈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仁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301 | 代理人: | 陆彩霞,周斌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拔抗弯快接 接头 混凝土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及混凝土预制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将两根混凝土预制桩首尾对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对接方式为在端部周围采用钢板焊接,并使用啮合类连接件增强抗拔性。施工复杂,时间较长。现在市场上使用更多的是能够快速连接的快速接头。如专利公开号为【CN 204728315 U】中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桩快速接头,包括张拉定位套Ⅰ和张拉定位套Ⅱ,所述张拉定位套Ⅰ和张拉定位套Ⅱ均为套筒形结构,所述张拉定位套Ⅰ和张拉定位套Ⅱ的底部均设有能将钢筋端头限位在其内的限位端,还包括导向卡扣和弹簧反扣销,所述导向卡扣与张拉定位套Ⅰ通过螺纹配合;所述弹簧反扣销包括旋接底座和至少三条固定于旋接底座上的反扣齿,反扣齿能通过被挤压穿过导向卡扣,并在通过导向卡扣之后反弹从而限位于导向卡扣上,所述旋接底座与张拉定位套Ⅱ通过螺纹配合。快速接头在组装过程中,该结构主要是通过反扣齿倒勾在导向卡扣上,阻止张拉定位套Ⅰ和张拉定位套Ⅱ相脱离,起到抗拔的作用,操作简单、方式灵活。但由于反扣齿倒与导向卡扣属于点接触,因而连接后抗弯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拔抗弯快接接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包括插座、插入所述插座后禁止向外拔出的插头,所述插头为横截面自所述插头的头部至根部渐变渐细的杆状件,所述插座包括具有收容腔的插座套、能够沿着所述插座套的中心线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阀芯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使得所述阀芯机构具有向着插座套的顶部移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收容腔的横截面自底部向上至顶部的开口处渐变渐小,所述阀芯机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插座套的收容腔侧壁上的芯件,所述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具有未连接状态与连接状态,当所述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处于未连接状态下,所述阀芯机构靠近于所述插座套的顶部,多个芯件之间围成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入腔,当所述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阀芯机构靠近于所述插座套的顶部,所述插头插在所述插入腔内,所述芯件填设于所述插头的外侧壁与所述收容腔侧壁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入腔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插头横截面呈圆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件的内侧壁为弧形面,所述插头横截面呈圆形,当所述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处于连接状态下,所述芯件的内侧壁与所述插头外侧壁相贴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抗拔抗弯快接接头处于未连接状态下,相邻两个所述芯件之间相靠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件的上表面为向着插入腔向下倾斜、从而便于将所述插头导入所述插入腔的斜坡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机构的芯件处的横截面外圈形状,与所述收容腔横截面形状相一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机构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芯件下方的组合底板,所述组合底板上具有一圈向上凸出的底板挡圈,每个所述芯件的下部插在所述收容腔侧壁与所述底板挡圈形成的限位槽内,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组合底板的下表面与插座套的收容腔底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件通过滑动轨道滑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侧壁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机构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芯件下方的芯件底架,所述芯件底架与多个所述芯件之间相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芯件底架的下表面与插座套的收容腔底之间。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件底架包括位于中部的基部、由所述基部的边部向外向上伸出的多片细长型弹片条,所述弹片条上部与所述芯件下部一一对应并相固定构成一个整体。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上开设有贯穿上下的导向通孔,所述收容腔底具有向上伸出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插在所述导向通孔内。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预制桩,包含有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拔抗弯快接接头,还包括桩本体,所述插座与所述插头分别安装于所述桩本体的两端部,所述插座套的中心线与相应所述插头的中心线方向相一致,所述插头自所述桩本体的一端面向外伸出,所述插头的根部与所述桩本体固定,所述插座的顶部不伸出所述桩本体的另一端部。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2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