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3504.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彭进业;彭进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宜市恒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5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9 | 代理人: | 阮康平 |
地址: | 52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机 共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砖制砖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砖行业已广泛应用起自动化的夹砖机械手和码垛机械手。在制砖机出砖后,通过夹砖机械手将砖块逐个夹取放置在行走的输送带上,砖块在输送带上自动成列,当输送带上的砖列的砖块数量到达一定数目,则通过码垛机械手夹取整列砖列进行码垛。目前通常是单台制砖机对应单独成套的夹砖机械手、输送带和码垛机械手。由于码垛机械手一般设置在柱架上,比较占地,而且夹砖机械手和码垛机械手均需要较高成本的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因此,单台制砖机配备单独成套的夹砖机械手、输送带和码垛机械手,不利于节约成本,不利于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可以使两台制砖机共用码垛机械手,极大程度的节约空间成本、设备成本,提高码砖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并排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砖机械手和第二夹砖机械手,所述第一夹砖机械手的上砖位置为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端部,所述第二夹砖机械手的上砖位置为所述第二输送带的端部,所述机架的旁侧设有码砖机械手。
本发明的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通过设置并排的两个输送带,然后两个输送带配备的夹砖机械手分别设置在输送带的机架两侧,即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端,即可使该对输送带和该对夹砖机械手共用一个码砖机械手,使用时,将两台制砖机的出砖通道分别对应第一夹砖机械手和第二夹砖机械手即可,与单台制砖机配备单独成套的夹砖机械手、输送带和码垛机械手相比,节约了一套码垛机械手的空间成本和设备成本,且极大程度提高了码砖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砖机械手和第二夹砖机械手均采用偏心式码砖翻转机构。本发明可采用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ZL201621399929.7公开的采用偏心式码砖翻转机构的夹砖机械手,该夹砖机械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码砖机械手设置在柱架上,所述机架放置在所述柱架围起的立体区域内。这样可以通过柱架圈定安全生产范围,提高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本发明的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并排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机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砖机械手4和第二夹砖机械手5,第一夹砖机械手4的上砖位置为第一输送带2的端部,第二夹砖机械手5的上砖位置为第二输送带3的端部,机架1的旁侧设有码砖机械手6。
本发明的双机共用的码砖设备,通过设置并排的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然后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配备的第一夹砖机械手4和第二夹砖机械手5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即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的两端,即可使该对第一输送带2和第二输送带3和该对第一夹砖机械手4和第二夹砖机械手5共用一个码砖机械手6,使用时,将两台制砖机的出砖通道分别对应第一夹砖机械手4和第二夹砖机械手5即可,与单台制砖机配备单独成套的夹砖机械手、输送带和码垛机械手相比,节约了一套码垛机械手的空间成本和设备成本,且极大程度提高了码砖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夹砖机械手4和第二夹砖机械手5均采用偏心式码砖翻转机构。本发明可采用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ZL201621399929.7公开的采用偏心式码砖翻转机构的夹砖机械手,该夹砖机械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特点。
优选的,码砖机械手6设置在柱架7上,机架1放置在柱架7围起的立体区域内。这样可以通过柱架7圈定安全生产范围,提高生产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宜市恒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信宜市恒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3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