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4000.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7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圣;施傲;周方奇;刘俊;杨党国;吴军强;高荣钊;别炎华;梁锦敏;杨可;杨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用多排测压耙 装置 | ||
1.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整流效应的单排测压耙,所述单排测压耙分布安装在待测模型(9)的表面的边界层速度型分布相同的区域;相邻的单排测压耙沿待测模型(9)的表面展向分布;所述单排测压耙包括总压排管(5),所述总压排管(5)由一排通气管组成;所述总压排管(5)与待测模型(9)之间设置有分隔块(11),所述分隔块(11)的高度随单排测压耙的分布呈梯度分布;
假设有N个单排测压耙,其中第n个单排测压耙的分隔块的高度为hn,其中有:
其中,所述通气管的直径为D;所述通气管之间通过间距调节块(6)固定分隔,所述间距调节块(6)的高度为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排测压耙之间的距离与边界层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压排管(5)相对于待测模型(9)的表面的总高度与边界层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排测压耙包括连接底座(1)和依次设置在连接底座(1)上的前缘整流基座(3)、主体整流基座(2)、后缘整流基座(4);所述单排测压耙通过连接底座(1)与待测模型(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座(1)嵌入待测模型(9)内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座(1)的表面与待测模型(9)的表面齐平;所述总压排管(5)设置在前缘整流基座(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整流基座(3)的角度小于等于10°,且前缘整流基座(3)的长度为通气管直径的25-35倍;所述后缘整流基座(4)的角度小于等于20°,且后缘整流基座(4)的长度为通气管直径的15-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1)与后缘整流基座(4)的连接部分的中间设有排管出口(12);所述总压排管(5)的一端依次伸入前缘整流基座(3)、主体整流基座(2)、后缘整流基座(4)并从连接底座(1)的排管出口(12)穿出;所述总压排管(5)的另一端伸出前缘整流基座(3),且通气管伸出前缘整流基座(3)的长度为通气管的直径的25-35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出口(12)的长度为通气管的直径与通气管个数乘积的1.2-2倍,排管出口(12)的宽度为通气管的直径的1.1-1.5倍;所述主体整流基座(2)的长度为通气管的直径的15-25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距调节块(6),所述通气管之间通过间距调节块(6)分隔,且间距调节块(6)固定设置在前缘整流基座(3)上;所述间距调节块(6)的前端为尖劈的扁平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块(6)的宽度为通气管的直径,所述间距调节块(6)的前端的角度小于等于10°;所述间距调节块(6)的长度为通气管的直径的10-15倍,且间距调节块(6)的高度为通气管的直径的1-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多排测压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压测管(8),所述单排测压耙的流体入口处的前方的待测模型(9)上设置有静压测孔(7);所述静压测管(8)设置在静压测孔(7)中,且静压测管(8)垂直于待测模型(9)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40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