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5767.7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华;陈海舟;吴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美晟光电材料(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30 | 分类号: | C09K19/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8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化合物 环己基 反式 制备 转型 三氟甲磺酸 废弃化合物 环己基结构 顺式化合物 反式结构 含烷氧基 降低生产 顺式结构 液晶材料 液晶单体 直接排放 收率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通式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三氟甲磺酸作为转型试剂,使具有该通式的顺式化合物转型,制得具有该通式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使用三氟甲磺酸类物质作为转型试剂,能大幅提高具有该通式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收率,避免了顺式结构的产物作为废弃化合物直接排放并减少了污染,大大增加了反式结构的液晶材料的产量,从而降低生产含烷氧基和环己基结构液晶单体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材料是部分有序、各向异性的液体,介于三维有序固体和各向同性液体之间。法国的G.Friedel及F.Grand-jean等对液晶的结构及光学性能做了详细的研究,并于1922年完成了液晶分类的工作,将液晶划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及胆甾相。G.H.Heilmeir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器(LCD)。1971年T.L.Fergason等提出了扭曲向列相(TwistedNematic:TN)模式,W.Helfrich和M.Schadt利用扭曲向列相液晶的电光效应和集成电路相结合,将其制成了显示器件,实现了液晶材料的产业化,目前仍然是市场上最主流的液晶显示器模式。
随着液晶显示器广泛的应用,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高图像质量方面要求更广的工作温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对比度,而要求功耗越来越低,这意味着更低的驱动电压、更高的透光率。
目前,具有通式I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性能:
该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主要采用从具有该通式结构的顺式化合物和反式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结晶分离的方法得到,由于顺反异构体混合物中该反式双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含量只有50%左右,因此,具有通式I的反式液晶化合物合成收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高收率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解决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收率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具有通式I:
通式I中,R和R’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9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m为0或1,n为0或1,且m、n不能同时为0;
该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三氟甲磺酸作为转型试剂,使具有通式I的顺反异构体混合物(由具有通式I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和具有通式I的顺式环己基类化合物构成)转型,制得具有通式I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三氟甲磺酸作为转型试剂,能大幅提高含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转型收率,使得产物中反式:顺式比例在95∶5以上,有效解决了含烷氧基和环己基结构的反式液晶化合物转型收率低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具有通式I,通式I为:
通式I中,R和R’各自独立地为具有1~9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m为0或1,n为0或1,且m、n不同时为0;
该反式环己基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三氟甲磺酸作为转型试剂,使具有通式I结构的顺式化合物转型,制得具有通式I结构的反式液晶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美晟光电材料(南京)有限公司,未经晶美晟光电材料(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5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