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265.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曹诺;符永高;王玲;万超;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5/02;C08L51/08;C08K5/1539;C08K5/1545;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艳丽 |
地址: | 5103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大分子 扩链剂始源性 修复 改性 再生 pc abs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主要由以下质量份配比的成分组成:废PC/ABS:100、ABS基大分子扩链剂:2~8、扩链促进剂:0.2~2。该再生合金材料利用大分子扩链剂的原位扩链、原位增容及增韧作用,修复了分子链结构、改善了相界面、增加了相容性、提升了胶含量,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再生塑料合金材料,且充分进行了废物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PC/ABS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PC)是两种非常常见的塑料,二者皆有显著的优缺点:其中,ABS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价格也比较便宜,但其耐热性、耐候性、机械性能不够理想;而PC的耐热性、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优异,但其不耐溶剂、难于加工成型、容易应力开裂。
将ABS及PC制备成PC/ABS合金材料后,在性能上可以取长补短,使其较PC而言,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降低了应力敏感性;较ABS而言则提高了耐热性和机械性能,且合金的价格适中,因此这种PC/ABS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器电子、汽车等行业中,也是废弃量较大的一类废塑料。
考察PC/ABS废料的组成与结构可知,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光、热、氧的影响,使废合金中的废ABS及废PC组分分别老化,发生分子结构断裂或重排,生成羟基和羧基等基团,从而导致:1)ABS及PC主链分子量显著降低,使宏观机械性能严重恶化;2)废ABS中橡胶相,在老化后受影响较大,一方面橡胶相粒子从基体相中剥离出来,发生了相分离使相容性变差,造成综合机械性能下降,另一方面,胶含量显著降低导致韧性恶化更为显著;3)PC/ABS合金新料是通过添加相容剂,改善原本相容性不佳的PC及ABS组分的相容性,制备而成。PC/ABS合金老化后,由于废PC及废ABS组分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使二者微观相界面处于相分离状态,界面结合力显著恶化,综合性能全面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若能充分利用废PC/ABS老化后,废ABS及废PC生成的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同步对老化降解的废ABS及废PC分子链进行扩链、改善废ABS橡胶相与基体相相界面、提升胶含量、增加废ABS及废PC相容性,将得到一类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合金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该再生合金材料利用大分子扩链剂的原位扩链、原位增容及增韧作用,修复了分子链结构、改善了相界面、增加了相容性、提升了胶含量,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再生塑料合金材料,且充分进行了废物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主要由以下质量份配比的成分组成:
废PC/ABS:100
ABS基大分子扩链剂:2~8
扩链促进剂:0.2~2。
在上述利用大分子扩链剂始源性修复改性的再生PC/ABS合金材料中:
作为本发明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ABS基大分子扩链剂优选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噁唑啉(ABS-g-OZ),其优选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以ABS高胶粉、乙醇胺和乙酸锌为原料,以2,6-二氯甲苯为溶剂,置于反应容器中在170~180℃(更佳为170℃)冷凝回流反应2~3h(更佳为3h),再冷冻沉淀抽滤烘干,即得到ABS基大分子扩链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塑料
- 下一篇:一种导热性优良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