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8192.4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粉;黄启谷;刘冬;张元礼;王健;王静江;张利仁;焦金华;徐丽艳;王永年;黄荣福;郭洪元;崔月;王大明;刘志军;王俊荣;孙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110/02;C08F210/16;C08F210/14;C08F110/06;C08F4/646;C08F4/6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金田蕴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聚合催化剂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 过渡金属卤化物 制备方法和应用 基亚磷酸酯 碳原子数 烃基硅氧 镁化物 摩尔比 有机铝化合物 催化剂活性 化合物组成 给电子体 氢调性能 用量关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烯烃聚合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由镁化物载体、过渡金属卤化物、碳原子数为2至15的醇和给电子体烃基硅氧基亚磷酸酯化合物组成,镁化物载体、过渡金属卤化物、碳原子数为2至15的醇和烃基硅氧基亚磷酸酯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0):(0.01~10):(0.001~10);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用量关系为:主催化剂中的过渡金属卤化物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0~500)。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聚合技术的核心,从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来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开发能够制备特殊性能或性能更优异的聚烯烃树脂催化剂,如茂金属催化剂及非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2)对于通用聚烯烃树脂的生产而言,在进一步改善催化剂性能的基础上,简化催化剂制备工艺,降低催化剂成本,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聚乙烯催化剂研究的重点是追求催化剂效率,经过近30年的努力,聚乙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呈数量级提高,从而简化了聚烯烃的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和物耗。
Ziegler-Natta催化剂问世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期间尽管出现了如茂金属与非茂金属等聚烯烃催化剂,但其工业化问题较多,如助催化剂昂贵,主催化剂负载还存在困难等。因此,就目前工业生产与市场占有率来看,传统的Z-N催化剂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烯烃聚合领域的主导者。近年来,国内外的Z-N催化剂产品层出不穷,催化剂稳定性与聚合催化活性也不断提高。但在氢调敏感性、控制催化剂颗粒规整性及粒径分布方面仍有不足。
专利96106647.4X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载体MgCl2溶于一种醇和烷烃的混合物中,形成液体MgCl2醇加合物,这种液体MgCl2醇加合物与TiCl4接触,得到烯烃聚合催化剂,但是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差,聚乙烯的熔融指数MFR只能在0.1g/10min-220g/10min内调节。
专利200480008242.X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载体MgCl2直接溶于乙醇制备了固体MgCl2醇加合物,再将TiCl4负载在固体MgCl2醇加合物上得到了烯烃聚合催化剂。
专利201110382706.5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载体MgCl2溶于异辛醇和乙醇的有机溶剂中制备了固体MgCl2醇合物,再将TiCl4负载在固体MgCl2醇合物上得到了烯烃聚合催化剂,该催化剂有良好的氢调效果。但是催化剂活性偏低,主催化剂颗粒容易粘附在容器壁上。
专利CN85100997A、CN200810227369.0、CN200810227371.8、CN200810223088.8公开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MgCl2颗粒溶于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惰性有机溶剂的体系中,得到MgCl2溶液,再与TiCl4接触,制备了烯烃聚合的主催化剂。所述的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是使MgCl2颗粒溶解的溶剂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组份。
目前生产中需开发出制备工艺简单、氢调敏感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制备出一种工艺简单、氢调敏感性好的烯烃聚合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81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亲水改性的交联聚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