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9531.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圈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圈圈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工业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严重的危害了人、畜的健康乃至生命。许多湖泊和水库因氮、磷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现有废水工艺是,先通过粗格栅的原废水经过废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废水进入初次沉淀池,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然后将其排出。然而工业废水的成分与生活废水的成分不相同,如采用上述简单的处理,无法达到处理的效果,并且处理后的废水在没有通过检测与消毒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在水体中,同样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简单的工业废水处理无法对水体中的成分进行分解,并且处理后的废水未消毒直接排放在水体中,同样造成水体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生活废水的废水池,设置在废水池远离废水进口端且连接在废水池对应两侧壁上形成一过滤垃圾的粗格栅,安装在粗格栅背向废水进口一侧的细格栅,安装在细格栅背向废水进口一侧的提升泵,设置在废水处理区最高位置并用于沉积通过提升泵提升上来的废水的沉砂池,顶端通过管道与沉砂池下部连接的水解酸化池,通过管道与水解酸化池下部连接的A2O二级废水处理池,设置在A2O二级废水处理池上端的悬挂链曝气器,与A2O二级废水处理池连接的沉积池,顶部通过管道与沉积池下部连接并用于最后过滤且与出水口连接的D型滤池,设置在沉积池出水口的紫外线消毒渠。
进一步地,所述粗格栅的间隙为10~30毫米;所述细格栅的间隙为3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D型滤池呈阶梯状。
具体地,所述D型滤池对应下一级D型滤池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出水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格栅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通过沉砂池沉淀后经水解酸化池对其水体内的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然后通过A2O二级废水处理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在沉积池再次沉淀,再次沉淀后的废水消毒渠经紫外线消毒后流经D型滤池进行最后一次过滤并排入水体中。
(2)本发明的沉砂池设置在废水处理区的最高处,可降低后续系统安装的复杂度,并可起到一定的节能。
(3)本发明通过采用粗格栅与细格栅配合进行废水垃圾过滤,可对废水中的垃圾进行很好的隔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2O二级废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D型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废水池,2-粗格栅,3-细格栅,4-提升泵,5-沉砂池,6-水解酸化池,7-A2O二级废水处理池,8-悬挂链曝气器,9-沉积池,10-D型滤池,11-紫外线消毒渠,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生活废水的废水池1,设置在废水池1远离废水进口端且连接在废水池1对应两侧壁上形成一过滤垃圾的粗格栅2,安装在粗格栅2背向废水进口一侧的细格栅3,安装在细格栅3背向废水进口一侧的提升泵4,设置在废水处理区最高位置并用于沉积通过提升泵4提升上来的废水的沉砂池5,顶端通过管道与沉砂池5下部连接的水解酸化池6,通过管道与水解酸化池6下部连接的A2O二级废水处理池7,设置在A2O二级废水处理池7上端的悬挂链曝气器8,与A2O二级废水处理池7连接的沉积池9,顶部通过管道与沉积池9下部连接并用于最后过滤且与出水口连接的D型滤池10,以及设置在沉积池9出水口的紫外线消毒渠11。
其中,所述粗格栅2的间隙为10~30毫米;所述细格栅3的间隙为3毫米。
进而,所述D型滤池10呈阶梯状。
并且,所述D型滤池10对应下一级D型滤池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出水的通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圈圈,未经邓圈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9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