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1336.1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9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盛雪锋;李小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H04W36/00;H04W36/36 |
代理公司: | 11315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志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238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切换 接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点,确定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一值,终端设备中设置有多条接收链路,多条接收链路中的阻抗匹配网络所在的阻抗位置各不相同,当前接收链路为多条接收链路中的第一接收链路;在第二时间点,确定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二值,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为相邻的时间点,且第二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若根据第二值和第一值确定需要切换当前接收链路,则根据第二值和其他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值,切换当前接收链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将当前接收链路切换为信号质量较好的接收链路,提高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通信电子设备多为手持设备,用户应用便携式电子设备时通常会手持电子设备或将电子设备放置到桌子等平面上,这样会由于能量吸收和天线负载(Load)偏差,导致电子设备的接收性能变差。
目前通常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多个天线来改善能量吸收和天线load偏差对电子设备接收性能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在多个天线load均存在偏差时,仍无法保证电子设备的接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以解决用户手持终端设备或将终端设备放置到平面上导致的终端设备的接收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点,确定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一值,所述终端设备中设置有多条接收链路,所述多条接收链路中的阻抗匹配网络所在的阻抗位置各不相同,所述当前接收链路为所述多条接收链路中的第一接收链路;
在第二时间点,确定所述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二值,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为相邻的时间点,且所述第二时间点晚于所述第一时间点;
若根据所述第二值和所述第一值确定需要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接收链路,则根据所述第二值和其他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值,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接收链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点,确定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一值,所述终端设备中设置有多条接收链路,所述多条接收链路中的阻抗匹配网络所在的阻抗位置各不相同,所述当前接收链路为所述多条接收链路中的第一接收链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间点,确定所述当前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第二值,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为相邻的时间点,且所述第二时间点晚于所述第一时间点;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值和所述第一值确定需要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接收链路,则根据所述第二值和其他接收链路的射频质量参数的值,切换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接收链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所述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射频模块、切换模块和天线开关模组ASM;
其中,所述切换模块包括一个单刀多掷开关和多个阻抗匹配网络,所述多个阻抗匹配网络所在的阻抗位置各不相同,每个阻抗匹配网络的一端与所述单刀多掷开关的不动端连接,每两个阻抗匹配网络连接的不动端不同,每个阻抗匹配网络的另一端与所述ASM连接,所述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射频模块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中切换接收链路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