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变压器互感器引线剪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1484.3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晨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1R43/28 |
代理公司: | 42231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伟 |
地址: | 43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变压器 互感器 引线 剪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变压器互感器引线剪切机,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出线调节阀、主机、固定螺栓、防滑地脚、出线导轮、剪切装置、进线导轮、导线器、进线调节阀、便携把手,防滑地脚共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底部四角。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本实用设有的剪切装置内部切割刀片的切割深度通过引线厚度进行自动化控制,当引线进入升降式进线盖后将传动抬杆以及传动顶杆向上推动一定高度,而后通过第一翘杆与第二翘杆来控制下压板的高度,进而使下压板底部的弹簧将下压杆高度顶起,使切割刀片高度出现调整变化,有效的避免了引线切割过深导致线芯损坏的情况出现,进而节省了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变压器互感器引线剪切机,属于引线剪切机领域。
背景技术
导线在使用前需要剪切包在端头的绝缘体,使其裸露出导线芯,以便与其他部件电连接。在变压器行业,引线芯主要与线圈引出头、导电杆及分接开关连接。目前,剪切绝缘体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手工完成,因此,在剪切过程中易伤及导线芯,这样不但会降低导线的导电性能,还会留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变压器行业用的引线,由于其绝缘体是采用纸袋多层环绕叠包而成,剪切时内层纸带往往不易剪断,需要人工旋转引线,从而使用蛮力拔出绝缘体,这样费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且容易损伤引线芯。
现有的技术不能自动根据引线的粗细来调整绝缘体的剪切深度,就容易导致切割深度过深,对引线线芯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变压器互感器引线剪切机,以解决有的技术不能自动根据引线的粗细来调整绝缘体的剪切深度,就容易导致切割深度过深,对引线线芯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变压器互感器引线剪切机,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出线调节阀、主机、固定螺栓、防滑地脚、出线导轮、剪切装置、进线导轮、导线器、进线调节阀、便携把手,所述的防滑地脚共设有四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底部四角,所述的主机前端右上角位置设有活动装设出线调节阀的凹槽,所述的进线调节阀通过扣入方式安装于主机前端左上角,所述的导线器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主机前端且位于进线导轮左侧,所述的固定螺栓共设有四个且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主机前端四角,所述的剪切装置包括引线、升降式进线盖、传动抬杆、传动转轴、传动顶杆、第一翘杆、第一支点、连接卡扣、第二支点、第二翘杆、T形压杆、下压板、弹簧、转轴导轨、下压杆、轴承、切割刀片、出线口、壳体,所述的升降式进线盖贯穿连接于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的出线口设于壳体右侧下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升降式进线盖与出线口底部为平行设置,所述的传动抬杆为L形结构且下端开槽处与升降式进线盖右上端相连接,所述的传动抬杆右上端开槽处与传动顶杆底部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传动顶杆顶端通过扣合方式与第一翘杆左侧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翘杆右侧通过连接卡扣与第二翘杆左侧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翘杆中部通过第一支点固定于壳体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二翘杆中部通过第二支点安装于壳体上端中部,所述的转轴导轨共设有两个且平行设于壳体中部右侧,所述的传动转轴为圆筒形结构且两端通过扣合方式与转轴导轨相扣合,所述的下压板底部两端通过弹簧与两个转轴导轨顶端相连接,所述的轴承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转轴导轨中部两端,所述的两个轴承顶部各通过下压杆与下压板两端相连接,所述的T形压杆底部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下压板中部,所述的切割刀片为圆形结构且中部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传动转轴中部,所述的引线贯穿升降式进线盖与出线口相连接,所述的T形压杆上端与第二翘杆右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机上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面板的凹槽,所述的便携把手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面板与剪切装置、主机通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剪切装置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前端中部位置,所述的主机中部位于剪切装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线导轮与出线导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板底部两端通过弹簧进行上升,所述的下压板底部通过下压杆控制切割刀片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晨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晨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