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集热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1676.4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0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治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治东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F24S23/30;F24S70/16;F24S70/65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7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管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采能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太阳能集热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采集太阳能的器件是太阳能板,太阳能集热管的加工方法是连接太阳能板到储水箱的水管,太阳能集热管的加工方法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管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加工方法一般是用金属制成,可以接收太阳的直射光的能量,但是同时也可以散失掉被太阳能板加热的水的热量,因而在管内水温过高时反而散失热水的热量,不能有效地大量采集太阳能。因此,为了不让热水在传输中散热,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主要采集太阳能并且同时传输热水的集热管,以取代太阳能板和现有的集热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加工出来的太阳能集热管可以解决现有集热管容易散失管内热水热量、不能大量采集太阳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太阳能集热管本体,该太阳能集热管本体具有圆管,该圆管外套装有一外管,该外管下设有支架,所述圆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有多条集热链,所述外管上部外壁螺接有多列轴向排列的喇叭状集热斗,所述集热链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集热梭,所述集热梭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圆梭型,所述集热梭为石英集热梭,所述圆管和所述外管均为透明耐热材料管,所述喇叭状集热斗的底部与所述集热梭的外壁相抵接;
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用石英石打磨制成圆梭体,在圆梭体较大的一端钻出凹槽,制成集热梭;
B、制出喇叭状集热斗,在该集热斗的尾部打外螺纹;
C、制作出如圆管和外管之间大小的环形的环筒体,环筒体的环形部分连接,在筒体的环形部分上有集热梭最大直径大小的孔,在环筒体上做好定位标记;
D、制作好圆管和外管,同时在外管上部的外壁上沿轴向钻出多列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之间的距离大于集热斗顶部的直径;将圆管和外管竖立起并套装好,并在圆管和外管之间的底部放置一块环片将圆管和外管定位,在圆管和外管上做好定位标记;
E、在环筒体的孔内装好集热梭,集热梭有凹槽的一端朝上,将环筒体放在圆管和外管的上端,并环筒体的定位标记与圆管和外管的定位标记对齐,用压缩空气出气口罩在环筒体上端,用压缩空气将所有环筒体上的集热梭一次性吹入圆管和外管之间的底部;
F、再次在环筒体上装入集热梭,集热梭有凹槽的一端朝上,定位标记对齐,用压缩空气将所有环筒体上的集热梭一次性吹入圆管和外管之间的部分,使上面一圈的集热梭的尖的一端插入到下面一圈的集热梭的凹槽内,如此循环直至将集热梭布满圆管和外管之间的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F步骤之后,加工一个支架,该支架卡接在所述外管的底部。
进一步的:B步骤中,在喇叭状集热斗吸收太阳光的面涂覆有黑铬吸收涂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外管上部外壁钻有螺纹孔,喇叭状集热斗尾部打有外螺纹,二者螺接即可安装好,安装方便快捷;采用本方法加工出来的集热管,可把分散的太阳能搜集至斗底并快速传到集热链处,由集热链将太阳热能聚热到圆管内的水中,使集热管内的水不会散失热量;而且太阳能集热管的集热梭为石英中间大量端小的圆梭,相当于圆面内任意角度的多个凸透镜的集合,从多个角度对太阳光进行聚焦,可以高倍地收集,还可以高倍地收集热量,大大提高可对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它包括圆管1,该圆管外套装有一外管3,该外管下设有支架2,圆管1与外管3之间设置有多条集热链,外管3上部外壁螺接有多列轴向排列的喇叭状集热斗4, 集热链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集热梭5,集热梭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圆梭型,集热梭5为石英集热梭,圆管1、外管3和喇叭状集热斗4均为透明耐热材料管,喇叭状集热斗4的底部与集热梭5的外壁相抵接,集热梭5一端设有供其他集热梭首尾相连时插入的凹槽,集热梭3长度a=28毫米,集热梭3最大直径为10毫米,圆管2和外管1均为耐热性好、透光度高的聚苯乙烯材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治东,未经韦治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及太阳能热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