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3038.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6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宏;孙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何星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沟 基础路面 支撑体 底面 透水 级配碎石 填充空间 透水面层 找平 填充 水路 修建 开挖 挖土机 平整 技术方案要点 沉降现象 道路养护 间隔设置 强度降低 透水路面 透水砖层 上表面 压路机 支撑面 沉降 上端 浸软 路层 施工 压实 修整 积水 基层 并用 铺设 容纳 上层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透水路面遇到涝季,基础路面层容易被积水浸软,强度降低,造成上层透水砖层沉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开挖路沟,用挖土机开挖用于容纳路层的路沟;修建找平基层,修整路沟底面,使底面平整,并用压路机将路沟的底面压实,然后在路沟底面上铺设级配碎石,并使级配碎石上表面平整;在找平基层上修建基础路面层,间隔设置支撑体,支撑体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透水基体的填充空间;在填充空间内填充透水基体,使透水基体与支撑体的上端形成用于支撑透水面层的支撑面;在基础路面层上修建透水面层;道路养护。具有提高路面强度、减少路面沉降现象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建设人行道、广场等公共露天场所时,为解决雨天地面积水或排水不畅等问题,经常采用在普通混凝土上铺设透水砖作为这些露天场所的透水路面。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710186262.5,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找平基层、基础路面层和透水砖层,所述基础路面层由若干块透水基层砖依次铺设构成;所述透水砖层由若干透水砖铺设构成;在找平基层和基础路面层的两侧部沿长度方向分别预埋有集水槽,集水槽的开口朝向基础路面层。
上述现有技术通过基础路面层承载透水砖层,由于基础路面层具有透水功能,其本身较软,当遇到涝季,基础路面层内蓄积的水分来不及排出,使基础路面层进一步变软,其强度降低,容易造成上层透水砖层沉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具有提高所建造的路面强度、减少路面沉降现象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开挖路沟,用挖土机开挖用于容纳路层的路沟;
修建找平基层,修整所述路沟底面,使底面平整,并用压路机将所述路沟的底面压实,然后在所述路沟底面上铺设级配碎石,并使级配碎石上表面平整;
在所述找平基层上修建基础路面层,间隔设置支撑体,支撑体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透水基体的填充空间;在填充空间内填充透水基体,使透水基体与支撑体的上端形成用于支撑透水面层的支撑面;
在所述基础路面层上修建透水面层;
道路养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透水路面较多的基于现有的道路进行改造,而本技术方案,通过开挖路沟,将原始的路层更换,从根本上改善了由于原始路层寿命较长、各项功能削弱而导致新修建的路面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修建找平基层,找平基层用压路机压实,使新修路层更加稳定;而基础路面层起到透水、蓄水的功能,基础路面层包括了支撑体和位于相邻支撑体之间的透水基体,支撑体和透水基体上端形成用于支撑透水面层的支撑面,通过支撑面以支撑透水面层,本技术方案中的透水基体具有透水作用,而支撑体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支撑体和透水基体共同组成的基础路面层较现有技术增加了支撑强度,对上层的透水面层具有稳固的支撑力,使路面不易出现沉降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采用预制方法制成,预先制作完成预制的支撑体,然后运输到施工位置进行安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制方法制成支撑体,施工时将支撑体运输到施工位置进行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使道路能更快的投入使用。
进一步,所述预先制作完成的支撑体设置有若干沿支撑体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体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穿入钢筋,通过钢筋依次连接相邻的所述支撑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0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