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Boc‑3‑哌啶酮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3607.7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帅小华;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皓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1/74 | 分类号: | C07D211/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oc 哌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Boc-3-哌啶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Boc-3-哌啶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是合成各种强效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的重要中间体。所述强效NK1受体拮抗剂展现出富有潜力的生物活性,可能为抑郁症、焦虑症和呕吐等病症提供新的疗法。
目前,文献报道的N-Boc-3-哌啶酮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五种:
1)美国专利US0053565以γ-丁内酯为原料,经过苄胺胺解、水解、酯化、与溴乙酸乙酯缩合、环合、水解脱羧六步反应生1-苄基-3-哌啶酮盐酸盐,然后脱苄基上叔丁氧羰基得到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反应过程如下:
此方法缺点在于总路线太长从而使总收率下降,总成本升高,合成的N-Boc-3-哌啶酮纯度低,污染严重。
2)中国专利CN104447511以3-羟基吡啶为原料,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N-叔丁氧羰基-3-羟基哌啶在四甲基哌啶氧化物作用下,被次氯酸钠氧化为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反应过程如下:
此方法用大量的次溴酸钠水溶液做反应试剂,后处理时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涤,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水,对环境十分不友好。
3)中国专利CN103204801以3-羟基吡啶为原料,与溴苄反应生成季铵盐、硼氢化钠还原、钯碳脱苄基上叔丁氧羰基,在经草酰氯,二甲基亚砜低温氧化得到N-叔丁氧羰基-3-哌啶酮,反应过程如下:
此方法合成工艺路线长,Swern氧化反应条件苛刻,需要-78℃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产率低下,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4)中国专利CN105949113以1-苄基-3羟基盐酸盐为原料,首先在铂碳的催化下用硼氢化钠还原,然后加入活性炭负载四丁基钛酸酯作为催化剂,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1-Boc-3-羟基哌啶,然后在有机碱的作用下,与氧化剂反应得到1-Boc-3-哌啶酮,反应路线如下:
此方法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使整个工艺路线的成本难以下降,加上Swern氧化反应的苛刻温度条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5)中国专利CN103304472以3-羟基吡啶为原料,通过3-羟基吡啶的还原、哌啶环氮BOC保护、Oppenauer氧化的三步法制备得到1-BOC-3-哌啶酮,反应路线如下:
此方法后处理阶段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淬灭反应,使铝催化剂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易过滤,难以实现放大生产。
以上方法中,方法(1)和(2)环境污染严重;方法(3)至(5)均是三步以上的反应,都有对哌啶环3位羟基的氧化步骤,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步骤短、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的方法用于制备N-Boc-3-哌啶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合成路线缩短、反应试剂物料成本低、环境友好、生产工艺简洁的N-Boc-3-哌啶酮的制备方法。
一种N-Boc-3-哌啶酮的制备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N-苄基-3-羟基吡啶季铵盐在路易斯酸存在下与硼氢化钾进行还原反应得到N-苄基-3-哌啶酮;
第二步,在含有盐酸或氯化氢的有机溶剂中,加入N-苄基-3-哌啶酮,钯碳催化加氢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N-Boc-3-哌啶酮。
反应路线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N-苄基-3-羟基吡啶季铵盐可选N-苄基-3-羟基溴化吡啶盐或N-苄基-3-羟基氯化吡啶盐,即(X)为Cl或Br。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路易斯酸可选氯化锌、三氯化铁和三氯化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N-苄基-3-羟基吡啶季铵盐、硼氢化钾和路易斯酸的摩尔比为1:1-3:0.1-0.3,优选1:1-1.5:0.1-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在路易斯酸催化下考察了N-苄基-3-羟基吡啶季铵盐选择性还原制备N-苄基-3-哌啶酮的反应,将0.1mol N-苄基-3-羟基吡啶季铵盐和0.015mol路易斯酸溶于200ml乙腈中,0℃下缓慢加入0.15mol硼氢化钾,室温搅拌8小时,选取不同的路易斯酸,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皓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皓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