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壳碳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4585.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始惠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47/34;C10B47/18;C10B1/04;B01D46/1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300 湖北省恩施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壳 碳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壳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稻壳作为谷物加工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一种量大面广价廉的可再生资源。稻壳表面坚硬,硅含量高,不易被细菌分解,且堆积密度小,废弃破坏环境,成为米业企业的包袱,稻壳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碳化稻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其具重量轻、熔点高、性能稳定、杂质少以及实用方便的特点。适用于钢铁企业中的钢水包、铁水包、模铸及其他金属表面覆盖保温。碳化稻壳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
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碳化炉的设备构造,存在搅拌不均匀等缺点,造成能量的巨大损失和碳化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壳碳化装置,具备搅拌均匀等优点,解决了能量损失和碳化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搅拌均匀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壳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炉,所述碳化炉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碳化炉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刮刀,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刮刀,所述碳化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底部贯穿并延伸至碳化炉的内部,所述排放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吸收箱,所述下吸收箱的顶部设置有上吸收箱,所述碳化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导热层为石墨导热层,所述保温层为聚四氟乙烯保温层,且加热电阻丝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碳化炉顶部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料器。
优选的,所述排放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排放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下吸收箱的内部填充有四氯化碳溶剂,所述上吸收箱的内部填充有高温酸钾溶剂。
优选的,所述下吸收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上吸收箱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壳碳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稻壳碳化装置,通过加热电阻丝可以对稻壳起到加热碳化的作用,通过石墨构成的导热层可以将加热电阻丝的热量快速有效的传递给稻壳,从而使稻壳的碳化效果更明显,通过保温层防止热量的快速散失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机、转轴、搅拌桨、搅拌杆能增加物料之间的接触,可以对物料均匀搅拌使物料之间充分接触反应。
2、该稻壳碳化装置,通过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起到将碳化炉内壁物料刮除的作用,避免物料在碳化炉内壁粘结,从而降低了碳化炉的清洗难度,滤网可以对稻壳碳化过程中的灰尘起到过滤作用,防止灰尘污染大气环境,通过下吸收箱、上吸收箱和导管可以将碳化炉尾气中的甲烷和一氧化碳吸收,从而防止甲烷和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碳化炉、2导热层、3加热电阻丝、4保温层、5电机、6进料斗、7分料器、8转轴、9搅拌桨、10搅拌杆、11第一刮刀、12第二刮刀、13排放管、14吸盘、15滤网、16吸风机、17出气管、18下吸收箱、19上吸收箱、20导管、21出料管、2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始惠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始惠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4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