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浓缩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5735.5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申东俊;金东弼;金侊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洋EI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静洁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浓缩 燃烧 | ||
本发明涉及室内浓缩燃烧器,具体是,可在室内排除室内发生的VOC和恶臭物质,同时给室内供应净化空气,再利用热源使处理效率得以显著提高的室内浓缩燃烧器。根据本发明的室内浓缩燃烧器,运转导管部的换热器形成在下端,催化氧化设备和电加热器形成在上端,从换热器上发生的冷凝水不会影响催化氧化设备和电加热器,而是落到下部,从而延长催化氧化设备和电加热器的寿命。从换热器上产生的冷凝水排放到下部导管,使得运转导管部上不会产生太多水蒸气,进而避免对催化部效率的影响,运转导管部分成多个导管,在加热器部的侧面可从后方取出加热器壳体,可从前面取出催化部壳体,使更换变得容易而维护也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浓缩燃烧器,具体是,对于在室内发生的VOC和恶臭物质可在室内清除排出,同时给室内供应净化空气,再利用热源使处理效率得以显著提高的室内浓缩燃烧器。
背景技术
通常垃圾焚烧厂、锅炉、石化企业等各种工厂排放的气体里一般都含有恶臭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等有害气体。
所述的有害气体进入人的各种呼吸器官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障碍等各种疾病,因此法律上规定各种工业现场将这种有害气体完全处理以后排放。
所述有害气体的排除方法有直热式焚烧法(TO,Thermal Oxidizer,可应用于在高温氧化、分解的所有处理气体的有效技术)、蓄热式焚烧法(RTO,Regenerative/Rcuperative Thermal Oxidizer,将废气的废热尽量回收并为了用于吸入气体预热,将表面面积宽的陶瓷等蓄热材料直接加热后再生的技术)、蓄热式催化燃烧法(RCO,Regenerative Catalytic Oxidizer,为了节省燃料费在比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催化进行氧化的技术)等。
在上述的有害气体处理方法中主要使用通过蓄热式燃烧法的蓄热式燃烧设备(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System),所述蓄热式燃烧设备将有害气体用高热氧化处理。
现有的有害气体处理方式直接使用有害气体具有的固有热量,并补充少量的热量产生高温再次燃烧,从而还原为干净的空气。
现有的蓄热式燃烧设备曾在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538202号、韩国实用新型注册公报第0335165号等中公开过。
目前公开的韩国专利厅注册专利公报第1719540号“具备催化氧化设备和能源再利用装置的室内浓缩燃烧系统”(下称“现有燃烧器”)可在室内处理VOC。
现有的室内浓缩燃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VOC气体收集部110,其在常温下收集挥发性气体,并设置在四边状的边框正面;
前置滤网120,其拧结在所述VOC气体收集部的后部,从所述VOC气体收集部收集的VOC气体中含有物质中清除颗粒物;
沸石浓缩器部130,其设置在所述四边状边框200的底部210中央,以吸附挥发性物质的方式将从所述前置滤网120通过的VOC气体过滤后通过主风扇排到室内,然后通过自身浓缩器部输出线给陶瓷催化氧化设备180的输出线供应空气,将陶瓷催化氧化设备180的高温空气冷却至一定温度并接收后,将吸附区的挥发性物质脱附去除,然后利用解吸风扇送至换热器;
主风扇150,其设置在所述沸石浓缩器部后部的底部210,通过管道连结,将在沸石浓缩器部130除去挥发性物质的气体排到室内;
换热器160,其接收在所述沸石浓缩器部130被脱附除去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换热使之上升传输至到电加热器170,从陶瓷催化氧化设备接收高温处理气体用于换热,将用于换热器的196℃的气体传输至处理气体排放口;
电加热器170,其从所述换热器160接收含挥发性物质的220℃气体加热,将加热的气体传输至陶瓷催化氧化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洋EI,未经株式会社大洋E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5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