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电路以及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8149.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2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刘鹍;艾兵;陈贤顺;周峰;江波;李敏;黄嘉鹏;何娜;蒋卫;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巨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互感器 误差 检测 接线 电路 以及 切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电路以及切换装置,包括集合了三相三线计量电路和三相四线计量电路的电路结构,切换装置包括直线推杆和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的控制实现对直线推杆向BN端子、CN端子、P1B端子所形成的贯穿端子口的移动,以此只需通过切换P1B端子或BN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就可实现两种方式下的转换,能够在一种计量方式下对被检测互感器的各相同时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度;同时将现有技术中的接线导通结构变为杆状插孔式导通结构,使得测量时将两步接线步骤缩减为一步,只需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即可实现,无需人工手动接线操作,更加安全便捷,大大提高了测量时的接线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电路以及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10kV配电网具有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10kV配电网互感器数量多,且一次系统按中性点是否接地分为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两种接线方式,相应地,互感器所处的计量方式也分为三相三线计量方式和三相四线计量方式两种,其中三相三线计量方式中互感器通常包含两台电流互感器和两台电压互感器,三相四线计量方式中互感器通常包含三台电流互感器和三台电压互感器。研究表明,模拟互感器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状态,才能更准确的检测互感器的真实计量性能,即对互感器计量性能的检测,应采用三相检测法,同时对各相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施加电压和电流,并在此状态下检测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电路以及切换装置,实现一种可方便快捷且安全地对两种计量方式下互感器计量性能检测的接线进行切换的目的,三相三线接线方式时开关将处于5.77kV的高压状态。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电路,包括被测互感器,还包括A、B、C三相标准电压互感器以及A、B、C三相升压器,所述A相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一端连接P1A端子、另一端连接AN端子,所述B相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一端连接P1B端子、另一端连接BN端子,所述 C相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一端连接P1C端子、另一端连接CN端子,P1A、P1B、P1C分别为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一次高端端子,AN、BN、CN分别为标准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低端端子,所述 AN端子与CN端子短接,BN端子接地,P1A端子、P1B端子、P1C端子分别与被测互感器连接,其中:
当P1B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导通时,用于对三相三线方式的配电网互感器在三相检测法下开展误差检测;
当BN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导通时,用于对三相四线方式的配电网互感器在三相检测法下开展误差检测。进一步的,目前无论是采用三相三线计量方式还是三相四线计量方式,现有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一次均只对被检测互感器的一相进行检测,这使得最终检测出来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被检互感器的计量性能,因此,需要采用三相检测法,为提高依据三相检测法进行检测的装置的适应性,可适用于不同计量方式的配网互感器,本发明创新设计了一种集合三相三线计量电路和三相四线计量方式的电路转换结构,具体结构如上述所示,由于AN端子与CN端子短接,BN端子接地,P1B端子直接与B相升压器连接,处于高电位,所以当P1B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导通时,此时AN、CN端子也处于高压电位,用于对三相三线方式的配电网互感器在三相检测法下开展误差检测;当BN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导通时,此时AN、CN端处于低电位,用于对三相四线方式的配电网互感器在三相检测法下开展误差检测。通过以上电路转换结构,本发明仅通过切换 P1B端子或BN端子与CN端子、AN端子的短接线就可实现两种方式下的转换,能够在模拟配网互感器实际工况下对被检测互感器的各相同时进行测量,以此提高了检测数据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巨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巨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1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