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8386.2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5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珍;武晓文;张军;曹金坤;蔡悝;李宝实;吴修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G01D5/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溜槽 倾动 角度 计算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编码器输出的实时格雷码值;将实时格雷码值转换成实时整型码值;判断是否存在包含实时整型码值的线性码值区间;如果存在,获取线性码值区间内整型码值与倾动角度之间的线性函数,根据线性函数和实时整型码值,得到实时整型码值对应的实时倾动角度。本申请提供的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根据线性函数计算出实时倾动角度,能够有效提高倾动角度的计算效率;能够计算在线性码值区间内所有整型码值对应的实时倾动角度,提高了倾动角度计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冶金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炉布料过程中,布料器中的布料通过溜槽到达炉内,布料器的轴线与溜槽的轴线之间具有一个夹角,该夹角称为溜槽的倾动角度。调节倾动角度,可使布料的堆尖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炉料在炉内的径向分布和料面形状,对降低布料的消耗和提高高炉的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见图1,为一种倾动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码器、电机、倾动结构和溜槽。其中,编码器与电机连接,用于跟随电机的实时转动得到一个输出值,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编码器和计算机连接,用于获取输出值并发送到计算机,计算机上设置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用于根据输出值计算出当前倾动角度,再根据目标倾动角度和当前倾动角度的关系,输出控制信号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电机的实时转动进行调节,电机与倾动结构、溜槽依次连接,电机的实时转动带动倾动结构运动,实现对溜槽的倾动角度调节。其中,在一种溜槽通过连杆实现的无料钟炉顶设备中,编码器输出值与倾动角度为非线性关系,根据输出值计算出当前倾动角度的现有方法为:查询预先建立的输出值与倾动角度对应表,得到当前倾动角度。
然而,由于溜槽的倾动角度可调范围较大,调节分度值较小,因此,预先建立的输出值与倾动角度对应表较为冗长,控制程序存储对应表会占用大量内存空间,导致计算效率较低,控制程序运行速度较慢。同时,该对应表中相邻输出值对应的相邻倾动角度间隔一个调节分度值,当电机的实时转动角度在两个相邻倾动角度之间时,编码器的输出值在该对应表中不存在对应的倾动角度,导致计算出的倾动角度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以解决倾动角度计算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溜槽倾动角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编码器输出的实时格雷码值;
将所述实时格雷码值转换成实时整型码值;
判断是否存在包含所述实时整型码值的线性码值区间;
如果存在,获取所述线性码值区间内整型码值与倾动角度之间的线性函数,根据所述线性函数和实时整型码值,得到所述实时整型码值对应的实时倾动角度。
优选地,所述获取编码器输出的格雷码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溜槽倾动角度对应的编码器角度和整型码值;
根据相邻所述编码器角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整型码值划分为多个线性码值区间;
根据所述线性码值区间的起始码值和终点码值、起始码值对应的起始倾动角度、终点码值对应的终点倾动角度,计算得到所述整型码值与倾动角度之间的线性函数。
优选地,获取所述线性码值区间内整型码值与倾动角度之间的线性函数,包括:
将所述线性码值区间的区间编号输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多路复用器模块,其中,所述多路复用器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区间编号对应的起始码值和终点码值、起始码值对应的起始倾动角度、终点码值对应的终点倾动角度;
根据所述起始码值和终点码值、起始码值对应的起始倾动角度、终点码值对应的终点倾动角度,计算得到所述线性码值区间内整型码值与倾动角度之间的线性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潮耐老化功能的漂浮支撑平台
- 下一篇:一种大型海洋人工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