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8417.4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栋;刘好;唐卓人;徐利伟;刘田;胡梦然;黄泽豪;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交通 车队 融合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决策控制装置,其分别与所述车况监测装置、所述实时通信装置、所述车辆定位装置,以及所述底层动力装置相连接,对采集信息进行解析和运算,向车辆动力部件发送指令,实现车辆队列的融合操作;
所述车况监测装置,其采集车况监测信息并输入决策控制装置;
所述实时通信装置,其采集车载装置信息并与相关车辆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其采集车辆定位信息并输入决策控制装置;
所述底层动力装置,其接受决策控制装置输出的指令并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况监测装置,包括,超声波雷达、光电编码器、姿态传感器;
所述实时通信装置,包括,DSRC通讯机、5G微蜂窝基站;
所述车辆定位装置,包括,差分北斗/GPS信号RTCM信号源;
所述底层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向舵机,制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况监测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
所述车辆定位信息,为差分定位数据;
所述相关车辆,为参与车队融合的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控制装置,包括,信息输入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以及信息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输入模块,其接受车况监测信息和车辆定位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其对车况监测信息和车辆定位信息进行分析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息传输给信息通信模块;
所述信息通信模块,其与各车载子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5.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以及差分定位信息;目标车辆队列采取纵向控制为融合操作提供空间;
2)收集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以及差分定位信息;融合车辆队列对规划的轨迹进行跟踪;
3)收集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以及差分定位信息;检测当前车辆队列是否满足新队列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细分为如下步骤: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超声波雷达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前后车间距离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光电编码器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的车辆速度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的车辆加速度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差分北斗/GPS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的车辆位置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确定融合点位置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融合队列总长度,确定采取纵向控制为目标车辆队列融合操作提供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细分为如下步骤: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超声波雷达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前后车间距离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光电编码器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车辆速度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车辆加速度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差分北斗/GPS检测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车辆位置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规划车辆队列融合操作的轨迹;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跟踪车辆队列融合操作的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交通的车队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细分为如下步骤:
决策控制装置通过车况监测装置收集目标车辆队列和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车辆定位装置收集差分定位信息;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超声波雷达检测融合后车辆队列间距是否满足最小安全距离要求;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光电编码器检测融合后车辆队列速度是否满足安全速度要求;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融合后车辆队列加速度是否满足安全加速度要求;
决策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融合车辆队列位置和速度信息,通过差分北斗/GPS检测原融合车辆队列车间距是否满足最小定位误差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4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装卡
- 下一篇:顺风车的拼车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