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8708.3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7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敏;刘兴国;刘雪;王小冬;程果锋;曾宪磊;龙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3/04;A01G22/22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包括稻田区、蟹沟区、田埂、进水沟、排水沟、防逃墙和桥;其中,稻田区的长宽比为2.5~3:1;蟹沟区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蟹沟区的深度为1.3~1.5m;蟹沟区的顶部宽度为5~6m,蟹沟区的底部宽度为1~1.5m;蟹沟区斜坡的坡比为1:1.5~2.0;进水沟的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进水沟的深度为0.4~0.5m,进水沟的顶部宽度为0.5~0.6m,进水沟的底部宽度为0.4~0.5m;深0.4~0.5m;排水沟的宽度为0.5~0.6m,排水沟的高度为0.8~1.0m;桥的桥宽度为7~8m,桥洞的宽度为2m,桥高度为1.0~1.2m;防逃墙与蟹沟区的距离为0.5m,防逃墙的底部埋入土中10~15cm,防逃墙高出地面50cm,每隔40‑50cm采用水泥桩固定;所述田埂的顶部高出稻田区20‑30cm,田埂的宽度为30c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田养蟹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
背景技术
稻田养蟹是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稻田杂草、稻株无效分蘖、田螺、底栖动物等能为河蟹提供部分饵料资源;稻株还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减少自相残杀;河蟹残饵、粪便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稻株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这种复合生态养殖生产出来的河蟹和稻米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值得大面积推广。
申请号为201611038553.1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稻蟹共生养殖方法,其步骤为:第一步,设置暂养池;第二步,养殖稻田内挖蟹沟和进排水沟;第三步,栽插水稻;第四步,防逃墙;第五步,处理暂养池和河蟹苗暂养;第六步,河蟹苗暂养管理;第七步,河蟹苗暂养后放入养殖稻田的管理;第八步,河蟹捕捞。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稻田中进行河蟹养殖,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1、201611038553.1专利中,蟹沟太小,尤其在干旱地区,容易缺水。其次,没有一定坡比的蟹沟在水的浸泡之下,容易坍塌,河蟹无法打洞,不符合河蟹生活习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河蟹生长速度慢,成蟹个体小,销售价格低,达不到增收的目的。再次,从暂养池的比例,可以推断201611038553.1专利中稻田面积应该在10亩左右,如果只有1 m左右的环沟,这样的蟹沟所占整个系统的比例太小,养殖蟹相对较少,蟹的代谢废物和残饵中的氮、磷、钾元素无法满足稻谷生长,还需要额外大量施肥,无法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另外,在稻田内设置“井”字型蟹沟,会严重影响稻田机械化操作。
2、201611038553.1专利中的水稻栽插方式较为落后,因为稻田的周围有蟹沟存在,周围的通风性比较好,所以在此区域栽种的水稻可较为密集。其次,现有技术中的水稻栽插方式也不方便河蟹在稻田内爬行和人工进入稻田作业。
3、201611038553.1专利中,蟹沟和稻田是相互连通的,这种布局会同时影响水稻和河蟹的生长,因为整个养殖周期中,河蟹都需要水,而水稻需要“晒田”,要阶段性断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布局无法满足要求。
4、201611038553.1专利中,缺乏水稻收割机、耕地机等机械设备进入稻田区作业的路径,不适合大型机械化操作。
5、201611038553.1专利总体上公开的是一种稻蟹养殖方法,并没有涉及到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和具体技术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蟹稻复合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区、用于将所述养殖区分隔为内部的稻田区和外侧的蟹沟区的田埂、用于为所述稻田区和蟹沟区补充水的进水沟、用于排出稻田区和蟹沟区中多余水的排水沟、设置在所述蟹沟区外侧的防逃墙、以及用于农机进入稻田区进行机械化操作的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虾环保绿色养殖方法
- 下一篇:螃蟹的冬季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