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0075.X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昶孝;张翰青;涂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逢甲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程 均温板 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 处理基板 粗糙表面 电解抛光 光滑表面 散热性能 石墨烯层 基板 光滑 | ||
本发明为关于一种石墨烯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该制程方法先以电解抛光制程处理基板的原粗糙表面使其光滑,再以化学气相沉积制程(CVD)在基板的光滑表面上设置石墨烯层,形成石墨烯均温板结构,用于提升传统铜均温板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尤其是一种关于石墨烯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程线宽越小,可以预期市场上的电子设备散热需求越来越多。根据国外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market size report的报导,全球热管理技术市场分析2016-2021年,市场产值从2015年的107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12亿美元,估计到2021年预期将达到147亿美元。这些相关数据指出热管理是一全球重要的产业,也代表市场上对散热产品的殷切需求。
热导管(或称热管)是一种具有快速均温特性的特殊材料,其中空的金属管体,使得具有质轻的特点并具有快速均温的特性。由于具有优异的热导性能,因此热管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最早期运用于航天领域,现早已普及运用于各式热交换器、冷却器、天然地热引用等,担任起快速热传导的角色,更是现今电子产品散热装置中最普遍高效的导热组件。
而相较于热导管,均温板(Vapor Chamber)由金属壳体、毛细结构及作动流体,经退火、抽真空及封焊等制程所制成,除了有将热从热源传导至散热区域的热导管传统功能外,亦具有快速热扩散功能,在热管理运用中,可将高热通量的点,迅速转换为低热通量的面;另,以其较热导管大的腔体空间及必须含有的较多作动流体,使其较热导管有较大的最大热传量,因此,最大热传量通常不会是热导板运用或设计上所会遭遇的问题点。
在热管理的方面,两者比较之下,均温板可说是近年来应用于电子产品散热的热门材料,像是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照明及车用LED灯具,都开始使用这种被动式散热技术与材料。
选择均温板的主要考虑有三点:一、为被动式散热,不用耗能源;二、其热传导方式是二维的,不会受到重力影响属于面的传导,而非像热导管是一维(点的热传导);三、当散热产品受限于电子产品的轻、薄、密闭式设计时,具有机构设计的发挥空间又能同时兼具良好的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加均温板的散热能力,国内外在此技术上,大多局限于研究均温板内、外、铜柱的几何形状或是铜粉状态、内部蒸发水含量比例等,便以寻找出优化的散热能力,但其高制造成本问题(壳体的封焊技术、对壳体结构强度的要求以及对壳体表面平整度的要求),所衍生的高单价仍为现今均温板不可忽略的问题。且,现行均温板的毛细结构多为铜粉烧结毛细,其中,烧结的制程成本以及因为不稳定性所衍生出的质量成本,都是造成现今均温板高单价所不可忽略的原因。
且,均温板制程须将其腔体内部注入工作流体(水)及抽真空,其成品的腔内压力会处于当下温度的饱和(水)蒸汽压,若工作流体为水,当100℃时,其内部压力会约等于外部的一大气压,亦即当其温度低于100℃时,其内部压力是低于外部大气压的。所以均温板腔体若有微隙,不会是内部工作流体(水)蒸发,而是外部空气渗入形成不凝结气体,因而造成均温板的质量不良。
综上所述,就现有的技术中,研究多集中于均温片内、外、铜柱的几何形状或是铜粉状态、内部蒸发水含量比例等来改善其散热效果。但,其制造成本仍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良均温板的散热效果并降低高制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均温板结构及其制程方法,其系用于均温板的材质改良,藉由创新复合材料的角度,使其提高散热效果并降低均温板的高成本问题,合成于石墨烯均温板外表面的石墨烯层,可提高均温板的本质热导率性能,进而提升均温板导热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逢甲大学,未经逢甲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0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联式冷凝器及散热装置
- 下一篇:环型热管、环型热管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