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水剂用海绵铁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0464.2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7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汪朋;李建涛;周强;唐恩;陈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思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61;C02F1/52;C02F1/70;C02F1/72;C02F3/34;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白伟;田君露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 海绵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铁净水剂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干燥、细磨后的含铁原料与碳质材料、成孔助剂及粘结剂配料、混匀并压球;(2)生球干燥后与还原剂、脱硫剂混匀,在煤基竖炉中进行预热、还原和冷却,得到海绵铁混合料;(3)含海绵铁混合料经磁选分离后获得海绵铁金属化球团和残煤;将海绵铁金属化球团经破碎、筛分后的海绵铁颗粒作为净水剂使用。本发明具有生产工艺先进可靠、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环保好等显著优点;所生产的海绵铁净水剂具有比表面积大、比表面能高以及较强的电化学富集、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处理各类难生化降解的废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铁净水剂生产工艺,主要用于生产满足不同废水净化、脱氧及脱H2S处理所需的海绵铁净水剂。
背景技术
铁属于活泼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电极电位E0(Fe2+/Fe)=-0.44V。单质铁不仅能加速硝酸盐、高氯酸盐和重金属等的转化,还能加速氯代有机物、偶氮染料、硝基芳香族等毒害性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因此,零价铁还原与氧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简单、可靠的方法,已被用于水处理的各个领域。
海绵铁作为一种新型的零价铁材料,是目前水处理技术领域优质铁材料的首选。其主要原因是,与铁屑相比,可加工成定型的产品、质量稳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更高,更能发挥零价铁的技术优势,且抗板结性能与再生效果好;与纳米铁粉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低成本、无潜在毒性污染和易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海绵铁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吸附功能:海绵铁是一种金属多空吸附剂,结构疏松、比表面能能大,能够对水中的污染颗粒产生吸附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的反应浓度;同时,巨大的比表面提供了更多的电化学反应活点,极大的提高了反应速度;
(2)微电解功能:海绵铁是铁和碳组成的合金,即由纯铁、Fe3C、C及一些杂质组成,当处在电解质溶液中时容易形成无数个腐蚀微电池,电极反应生成的新生态Fe2+和进一步氧化生成的Fe3+,同时将污染物还原;
(3)絮凝沉淀功能:Fe2+和进一步氧化生成的Fe3+在环境中易形成Fe(OH)2和Fe(OH)3絮状沉淀,具有吸附和沉淀作用,可将不溶性性污染物从水体中去除;
(4)间接氧化功能:在酸性条件下,H2O2在Fe2+或Fe3+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羟基自由基(-OH),其氧化电极电位为2.8V,可使难降解的有机物迅速氧化降解;
(5)生物协同互促功能:海绵铁具有特殊海绵状立体结构,为水体中各种好氧、兼氧及厌氧微生物的协同、共生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一定环境下易于生成Fe(Ⅲ)还原菌和铁氧化菌,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分解。
目前海绵铁作为水处理领域一种新型的零价铁材料,主要来源于工业海绵铁;其具有高金属化率、低杂质含量特点,但存在海绵铁强度以及还原铁晶粒的结晶程度等问题,同时,海绵铁中C含量低、活性炭组分少、自发微电解作用功能差,导致工业海绵铁在水处理时出现表面能不高、易于粉化、污染物的除去效率低的现象。
因此,工业海绵铁主要被用作净水剂的基料,需要改性处理后才能直接作为净水剂使用。如专利ZL104261549A所述:在工业海绵铁中添加Zn粉、Ag粉等金属,辅以活性粘土、成孔助剂等进行隔氧二次低温烧结,获得用于处理各类难生化降解的废水、锅炉和工业用水的脱氧剂和油田回注水的除氧剂或H2S脱除剂。如黄蒸等人实验中所述:将工业海绵铁制备成双金属颗粒,用于降解四溴双酚A废水(《改性海绵铁降解四溴双酚A的特性及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思瑞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思瑞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0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