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杀死梨瘿蚊幼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41462.5 申请日: 2017-11-17
公开(公告)号: CN107912199B 公开(公告)日: 2019-10-25
发明(设计)人: 杨晓平;胡红菊;陈启亮;张靖国;范净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A01G17/00
代理公司: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代理人: 刘牧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杀死 梨瘿蚊 幼虫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杀死梨瘿蚊幼虫的方法,其步骤是:1、搭建水槽:在4月下旬第一代梨瘿蚊幼虫危害盛期前,在梨树主干两边搭建水槽。水槽由塑料薄膜和木板建成,薄膜规格为长度为2m,厚度为0.027mm;木板厚度为2cm,宽度为25cm;水槽宽边两侧用1.2m的木板,同样将木板埋入土中10cm固定,木板上沿用薄膜包住,用土将薄膜在地上固定;水槽搭建好后,向水槽中注水,注水的深度为10cm;2、配制杀虫溶液根据注入水的体积,利用60%灭蝇胺水分散剂颗粒配制1000倍杀虫溶液。采用本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杀死梨瘿蚊幼虫,而且不会对梨树产生不利影响,有效解决梨科研、育种及生产中梨瘿蚊幼虫危害梨树问题,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杀死梨瘿蚊幼虫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可以有效解决梨科研、育种及生产中梨瘿蚊幼虫危害梨树问题。该方法适用于从事梨科研、育种及生产的科研单位、公司和个人。

背景技术

梨是我国重要的栽培果树,2015年中国种植业网统计,中国梨园种植面积112.4万hm2,梨果产量1 869.9万t,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第一。梨果生产一直是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梨瘿蚊[Dasineura pyrivora (Bouche)]俗称梨芽蛆、梨叶蛆、梨红沙虫,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 yiidae)。曾被列为我国进境有害生物第3类检疫对象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梨瘿蚊很快传播到我国梨产区,起初仅在北方梨产区,如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作为次要害虫发生,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但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梨树栽培面积的扩大,该虫的发生已几乎遍及我国各梨区,危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

梨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梨花蕾和嫩叶,被危害花蕾外部有梨瘿蚊成虫产卵的钉孔,卵在花蕾内孵化成幼虫,幼虫危害雄蕊和雌蕊,花蕾被危害后,花蕾内部变黑,无法正常授粉座果;花谢后梨瘿蚊危害梨幼叶,在正面叶缘吸食汁液,使叶片皱缩、畸形,成肿瘤状,变脆,并纵向向内卷成紧筒状,叶缘正面相对纵卷发黑,造成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及果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梨树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由于梨瘿蚊在卷叶内危害,一般的杀虫剂很难触及并杀死害虫,防治难度很大,已成为梨园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防治梨瘿蚊的方法是使用10%吡虫啉、40%毒死蜱、1.8%阿维菌素等化学药剂,但防治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长期使用这些化学药剂,如果使用不当必然会引起害虫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问题。为了克服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的缺点,制定合理有效梨瘿蚊的综合防治措施势在必行。如何有效防止梨瘿蚊危害,已是摆在科研和生产人员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多年来,我们一直围绕本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有效防治梨瘿蚊的课题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与试验,总结发明出在梨瘿蚊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在田间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越冬代梨瘿蚊成虫;谢花期后全树在梨树枝条顶端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的方法防治梨瘿蚊的方法,本方法在2014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一种防治梨瘿蚊的方法,ZL 2014 10604906.4),采用此专利梨树叶片危害率比对照减少80.44%,枝梢危害率比对照减少55.83%,虫口密度比对照减少91.67%,全年可减少农药喷施1~2次。但是本专利的缺点是梨树枝条顶端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部分梨树品种的枝稍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梨树春稍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梨科研、育种及生产中梨瘿蚊幼虫危害梨树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的杀死梨瘿蚊幼虫,而且不会对梨树产生不利影响的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用该方法防治梨瘿蚊,梨瘿蚊的叶片危害率控制在15%以下,枝稍危害率控制在20%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