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2268.9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华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C04B1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毛发 混凝土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传统纤维混凝土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以纤维作增强材料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纤维混凝土。纤维可控制基体混凝土裂纹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抗裂性。由于纤维的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使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纤维混凝土的主要品种有石棉水泥、钢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碳纤维混凝土、植物纤维混凝土和高弹模合成纤维混凝土等。与此同时传统纤维混凝土掺入纤维多为人工化学制品,制造成本高且大多数纤维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废弃后不易回收。
传统纤维混凝土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以纤维作增强材料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纤维混凝土。纤维可控制基体混凝土裂纹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抗裂性。由于纤维的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使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纤维混凝土的主要品种有石棉水泥、钢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碳纤维混凝土、植物纤维混凝土和高弹模合成纤维混凝土等。与此同时传统纤维混凝土掺入纤维多为人工化学制品,制造成本高且大多数纤维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废弃后不易回收。成本、环境等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时期,住宅房屋建设也在迅猛发展。从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改善混凝土性能等方面考虑,发展和探索新型纤维混凝土的进程不能停止,虽然国家对纤维混凝土并无统一的技术规程,但不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出自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负责,认真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经过反复研究、试配、对比以取得可靠数据,严格设计,严格施工,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不少专家、学者对纤维混凝土表示了高度的关注,近年来专业学术(技术)刊物和专业学术会议上,研究纤维混凝土的人员和成果越来越多,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推动了这一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CN87102391A虽然公开了一种毛发混凝土,但其并未公开将其制成砌块的结构改进等问题。CN202483055U虽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石膏砌块,并公开了加有玻璃纤维、麻丝纤维、竹纤维、纸筋、毛发作为软纤维材料,但其使用工业固体废渣石膏材料制作,而非建筑领域常用的混凝土材料。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建筑领域亟需提供一种材料来源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可通过咬合结构减少水泥用量、不易开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韧性的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材料来源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可通过咬合结构减少水泥用量、不易开裂、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韧性的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所述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为应用动物毛发纤维通过一定配比得到动物毛发纤维混凝土并将其浇筑成砌块,所述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内设有透气通孔且其上侧中间部分凸起、下侧对应位置内凹、左侧中间部分凸起、右侧对应位置内凹;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毛发纤维可以为人的头发;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毛发纤维可以为羊毛;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毛发纤维可以为马鬃;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内的透气通孔横截面为原型;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毛发混凝土砌块的凸起与内凹部分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或圆形、三角形。
基于对纤维混凝土的理解与探索,我们提出用人的头发、羊毛、马鬃这些常见毛发纤维制成的新型混凝土,通过研究其力学性能,致力于改善混凝土性能:
(1)人的头发
头发的弹性是指头发能拉到最长程度仍然能恢复其原状的能力。头发的张力是指头发拉到极限而不致断裂的力量。一根头发约可拉长40%-60%,此伸缩率决定于皮质层。一根健康的头发大约可支撑100-150克的重量,因而人的头发良好的抗拉性能。但是因头发pH值4.5~5.5是最佳健康状态,而遇碱性表皮层会张开、分裂,头发变成粗糙成多孔性,且吸水易膨胀,所以如何解决其在碱性环境中分裂,是头发纤维应用于混凝土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2)羊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华,未经杨海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2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