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3005.X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季经纬;李宁宁;韦守朋;倪路;金自豪;韩春艳;李鸣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膜 水冷降温装置 隔热装置 水冷降温系统 进气孔 气膜层 巷道 水路系统 巷道作业 分水管 集水管 集中器 进气管 冷凝塔 冷水箱 水膜管 送风机 巷道壁 盘形 贴附 水池 阻隔 | ||
1.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包括水冷降温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气膜隔热装置,水冷降温装置紧密贴附在气膜隔热装置内侧;其中:
所述的气膜隔热装置包括一层气膜层(1),气膜层(1)的一端设有进气孔(1-1),进气孔(1-1)通过进气管连接送风机(4);
所述的水冷降温装置是主要由地面集中水池(14)、冷凝塔、冷水箱(18)、分水管(11)、集水管、盘形水膜管(13)和热水集中器(19)组成的水路系统;巷道两侧分别布置一组分水管(11)、集水管和盘形水膜管(13),两侧的分水管(11)由连接管Ⅰ(11-2)连通,两侧的集水管由连接管Ⅱ(12-2)连通;地面集中水池(14)通过进水管(11-1)依次连接冷凝塔(16)、冷水箱(18)和一侧的分水管(11),该侧的分水管(11)依次连接同侧的盘形水膜管(13)和集水管,该侧的集水管再通过回水管(12-1)依次连接热水集中器(19)和地面集中水池(14);
在进水管(11-1)上还设有两台抽水泵(15-1,15-2),其中一台抽水泵(15-1)设置在地面集中水池(14)与冷凝塔(16)的进水管(11-1)上,另一台抽水泵(15-2)安装在冷水箱(18)与分水管(11)之间的进水管(11-1)上;在回水管(12-1)也设有一台抽水泵(15-3),该抽水泵(15-3)安装在热水集中器(19)与地面集中水池(14)之间的回水管(1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气膜层(1)上的进气孔(1-1)依次通过进气管(1-3)连接流量控制阀(7-1)、止回阀(6-1)、除湿机(5)和送风机(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气膜层(1)的另一端还设有排气孔(1-2),排气孔(1-2)通过排气管(1-4)连接电磁排气阀(9),排气孔(1-2)的一侧还设有压力传感器(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送风机(4)、除湿机(5)、流量控制阀(7-1)、电磁排气阀(9)和压力传感器(8)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箱(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气膜层(1)的外侧还紧密贴附一层防护层(2),防护层(2)由彼此紧密贴附的位于外侧的保温层(2-1)和位于内侧的反射层(2-2)组成,保温层(2-1)还紧贴巷道壁(3),反射层(2-2)则还紧贴气膜层(1),保温层(2-1)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反射层(2-2)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盘形水膜管(13)的内侧设置一层支护层(21),支护层(21)由钢丝网(21-1)和钢结构支架(21-2)构成,钢丝网(21-1)整体包围在盘形水膜管(13)的内侧,钢结构支架(21-2)每隔5-8m设置在钢丝网(21-1)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进水管(11-1)上还设有一个过滤器(17)、一个止回阀(6-2)和一个流量控制阀(7-2),过滤器(17)安装在冷凝塔(16)与冷水箱(18)之间的进水管(11-1)上,止回阀(6-2)和流量控制阀(7-2)依次安安装在冷水箱(18)与分水管(11)之间的进水管(11-1)上,同时,止回阀(6-2)和流量控制阀(7-2)位于抽水泵(15-2)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巷道用气膜水冷降温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冷凝塔(16)的内部下方设置一层过滤网(16-1),过滤网(16-1)采用抗油抗水织布材料;冷凝塔(16)采用逆流闭式空调型冷凝塔,对其出水温度要求在2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30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液压支架压缩量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井下可燃气体抑爆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