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中的频偏和相偏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4612.8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1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任光亮;常蓉;张会宁;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00 | 分类号: | H04L27/00;H04L27/26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波 交织 频分多址 系统 中的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中的频偏和相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频偏估计:
(1)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发送端生成发射数据;
(2)发射数据经过信道到达接收端,得到接收端数据;
(3)取出接收端每个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
(4)利用重复数据采用迭代的方法对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进行频偏估计:
4a)将每个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分为G组,每组D个数据,其中,G表示重复数据的组数,D表示重复数据的间隔;
4b)利用分组后的数据进行频偏估计,得到每个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的频偏;
4c)对每个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的频偏求均值,作为第一次迭代估计的频偏;
4d)用4c)中估计的频偏对接收端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进行频偏校正;
4e)迭代次数的值加1,将4d)中频偏校正后每个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的数据分为组,每组D·u个数据,其中,u表示迭代的次数,G表示重复数据的组数,D表示重复数据的间隔;
4f)对分组得到的数据重复步骤4b)-步骤4e),当迭代次数时停止迭代,得到次迭代的频偏估计值:其中,εu表示第u次迭代估计的频偏;
(5)对次迭代估计的频偏求和,得到最终的频偏估计值:
二、相偏估计:
(6)将(5)中估计的频偏对接收端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符号进行频偏校正,得到的信号即为频偏校正后的信号;
(7)获得变换域数据:
7a)将频偏校正后的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频域数据;
7b)按照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的子载波解映射规则,将频域数据解映射,对解映射后的频域数据做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得到变换域数据;
(8)对变换域中的数据按照排序规则排序,并取前K个数据的相位所取变换域模值最大的数的个数K,其大小与变换域数据的数目有关,K小于等于变换域数据的数目的四分之三;
(9)计算(8)中K个数据的相位与其所在象限符号的初始相位的差值,即相偏Δθ:
对于BPSK符号,若所取数据在第一象限,则相偏为若所取数据在第二象限或者第三象限,则相偏为若所取数据在第四象限,则相偏为
对于QPSK符号,若所取数据在第一象限,则相偏为若所取数据在第二象限,则相偏为若所取数据在第三象限,则相偏为若所取数据在第四象限,则相偏为
(10)对(9)中得到的K个差值求平均,得到最终的相偏估计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发送端生成发射数据,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2a)将输入到单载波交织频分多址系统中的二进制数据经过信道编码、调制、串并变换后,进行Q点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在DFT变换后的频域数据中插入导频;
2b)将插入导频后的数据按照交织式映射规则映射到N个正交的子载波上,通过如下公式进行:
其中,m表示子载波映射的初始位置,m=0,1,…,M-1,M表示子载波映射的间隔,表示子载波映射前的第p个频域数据,p表示子载波映射前频域数据的编号,p=0,1,…,Q-1,Xv表示子载波映射后的第v个频域数据,v表示子载波映射后频域数据的编号,Q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点数;
2c)映射后的数据进行N点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并添加循环前缀,添加循环前缀的数据经过并串变换后得到发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a)中的重复数据间隔D,其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点数Q的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46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