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5087.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龙;朱德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应力 面板 节点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属于道路桥梁领域。
背景技术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其中桥梁又包括应力面板、底座、面板节点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149431.0的一种桁架格构式混凝土桥面板加固支撑装置,本装置由顶面钢板和钢桁架焊接组装成型,顶面钢板底面设有横纵向加劲肋;上下弦杆平行设置,腹杆包括竖向和斜向杆件,腹杆与上下弦杆通过节点钢板焊接;本装置安装利用混凝土桥面板下主梁之间的有效空间,顶面钢板密贴桥面板底面,下弦杆两端锚板分别与相邻主梁的侧面用锚栓锚固,为装置提供支撑。此装置可改善开裂混凝土桥面板受力,确保桥梁结构和桥面行车安全,加强主梁之间横向联系。它具有组装加工简便、预埋施工方便、安装拆除简单、外观轻巧美观、不影响桥面交通的优点,现有技术在桥面经过大型车辆或者发生地震时,由于桥面受到较大晃动或冲击力,桥面与节点直接发生摩擦将使节点或面板损伤,维修费用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桥面经过大型车辆或者发生地震时,由于桥面受到较大晃动或冲击力,桥面与节点直接发生摩擦将使节点或面板损伤,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桥梁面板、固定钢板、面板粘连板、第二桥梁面板、加固钢座、底座、卸力缓冲装置、第一减震板、分隔板、第二减震板、钢筋,所述钢筋嵌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加固钢座扣合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减震板黏合在加固钢座上表面的右端,所述分隔板焊接于加固钢座上表面的中段,所述第一桥梁面板水平固定在分隔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桥梁面板贴合在分隔板的右侧,所述面板粘连板分隔板的上方,所述卸力缓冲装置的右端嵌于底座的左表面,所述卸力缓冲装置的上端贴合在第一桥梁面板的下表面,所述卸力缓冲装置设有连接板、弹簧、顶板、防滑垫、上支撑柱、下支撑柱、底板,所述连接板焊接于底板上表面的左端,所述下支撑柱竖直固定在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弹簧焊接于下支撑柱的上端,所述防滑垫贴合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撑柱竖直固定在顶板的下方,所述底板的右端嵌于底座的左表面,所述防滑垫贴合在第一桥梁面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板与加固钢座的上表面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板焊接于加固钢座上表面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板贴合在加固钢座上表面的左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桥梁面板与第二桥梁面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钢座下方的左右两侧都设有紧固螺丝,使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板可为加固钢座吸收一部分的挤压应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通过设有卸力缓冲装置,在桥面发生晃动时,可以抵消一部分的纵向抖动,避免加固钢座与底座承受太大负荷,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卸力缓冲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桥梁应力面板节点加固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桥梁面板-1、固定钢板-2、面板粘连板-3、第二桥梁面板-4、加固钢座-5、底座-6、卸力缓冲装置-7、第一减震板-8、分隔板-9、第二减震板-10、钢筋-11、连接板-701、弹簧-702、顶板-703、防滑垫-704、上支撑柱-705、下支撑柱-706、底板-7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未经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