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辐射源类别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5195.9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山;王增福;兰华;潘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刘春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源 卷积神经网络 类别识别 特征向量 雷达 分类器 预处理 输入特征向量 辐射源信号 支持向量机 准确度 分类结果 分类识别 模糊函数 训练样本 识别器 切片 构建 标签 可信 学习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辐射源类别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经过预处理的辐射源信号求取其模糊函数的切片作为特征向量;将大量的打好标签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样本,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利用获得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输入特征向量的分类识别;为了实现对于未知类别的辐射源的识别,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meta识别器来判断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结果是否可信,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辐射源类别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方法为:
步骤1、辐射源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优化:首先剔除辐射源信号中无用和错误的数据,然后对辐射源信号进行分选;再提取每个雷达的模糊函数切片向量,并将其作为特征向量;
步骤2、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根据辐射源模糊函数切片的特征,设计了一个深度为13层的卷积神经网络,卷积层选择了具有128个层的1*3的卷积核,采用长度为1*2的最大池化方法,并添加dropout参数,利用softmax作为最终的输出层;
步骤3、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在传统的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利用一阶矩与二阶矩估计对学习率进行调整;
步骤4、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识别:利用步骤3获得的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得到该辐射源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作为初步输出;
步骤5、构建支持向量机meta分类器:以步骤4中得到的初步输出作为该分类器的输入,对类别进行二次判断,确定其是否是未知分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辐射源类别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1.1、剔除辐射源信号中无用和错误的数据,然后对辐射源信号进行分选,分选过程主要利用同一部雷达辐射源信号参数的相关性和不同雷达信号参数的差异性,从随机交叠的脉冲信号流中分离出各个雷达的脉冲信号并选出有用的辐射源信号;
步骤1.2、辐射源信号x(t)的瞬时自相关函数定义为:
其中,τ为时延;
雷达模糊函数的定义为:
即R
公式(2)可以经过变换等价于下面的公式(3):
对辐射源信号x(t)均匀采样,公式(3)变为公式(4):
公式(4)即为提取到的雷达的模糊函数切片向量,其中,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51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