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5644.X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红;刘浩;王周福;王玺堂;马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62 | 分类号: | C04B35/462;C04B35/81;C04B35/622;C04B3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钛酸钾晶须 多孔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钛酸钾晶须独特的连锁隧道式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高强度、耐高温、化学稳定性、绝缘性及红外反射率高等特性,因而在隔热材料、增强材料、摩擦材料、过滤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六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助熔剂法、熔融-骤冷法、燃烧法、水热法和烧结法等,虽具有各自的优点,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助熔剂法制备的晶须长径比虽大、尺寸虽可控,但由助熔剂引入的杂质易夹杂在产物中,很难清除干净,影响晶须的性能;熔融-骤冷法需要把原料高温熔融、骤冷后,将随后的物料经过多次高温煅烧处理,制得的晶须在结晶过程中容易结团和成块,能耗大,生产成本过高;水热法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苛刻;烧结法则存在晶须尺寸不易控制、晶须分离困难等问题。
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是以六钛酸钾晶须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材料,虽具有共知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⑴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添加剂、结合剂或填料,很多为有机物,在产品制备或高温使用过程中,发生分解、氧化而产生有毒或污染性气体排放,影响环境;⑵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添加剂或助熔剂,容易导致晶须之间粘连、团聚,其易与晶须发生副反应,产生杂相,影响材料的性能;⑶晶须在与其他原料混合、成型、烧成过程中,很难在体系中分散均匀,容易团聚,且在混合或搅拌过程中,晶须容易被机械装置折断,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⑷产品制备过程中,原位形成的晶须,尺寸和分布很难有效控制,进而无法实现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化工、生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钛及其化合物的用途越来越广,在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钛废料也越来越多,如何高效利用含钛废料,成为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研究工作。当前,针对含钛废料开展的回收利用方法较多,如通过共熔、化学浸取、结晶及煅烧等工艺回收钛,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有的技术大多工艺复杂,且经过提取钛后,仍会产生二次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和无二次废料产生的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中晶须尺寸均匀,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的耐压强度大和孔隙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是:
第一步、将含钛废料于1000~1300℃条件下热处理2~4小时,粉磨至粒度小于0.045mm,得到粉磨料A。
第二步、将50~70wt%的所述粉磨料A、10~20wt%的钛白粉和10~30wt%的热固性树脂混合均匀,在50~100MPa条件下压制成型;然后在1200~1400℃条件下和中性气氛中热处理1~3小时,破碎,粉磨至粒度小于0.088mm,得到粉磨料B。
第三步,将40~60wt%的所述粉磨料B、10~30wt%的无水碳酸钾和10~30wt%的醋酸钾混合均匀,研磨0.5~1小时,得到研磨料。
第三步,将10~20wt%的所述粉磨料B、30~50wt%的研磨料、10~30wt%的石灰石颗粒、1~10wt%的无水碳酸钾、1~10wt%的无水碳酸钠和1~10wt%的热固性树脂混合均匀,在50~100MPa条件下压制成型;然后于600~800℃条件下热处理1~3小时,再于900~1100℃条件下热处理1~3小时,制得六钛酸钾晶须多孔陶瓷。
所述含钛废料:Ti含量大于52wt%,Al、Ni、V、Co、Cr、Ca、Si的含量之和小于0.9wt%;含钛废料的粒度小于0.088mm。
所述钛白粉的粒度小于0.088mm,所述钛白粉中TiO2的含量大于99wt%。
所述中性气氛为氮气气氛或为氩气气氛。
所述无水碳酸钾的粒度小于0.088mm,所述无水碳酸钾中K2CO3的含量大于99wt%。
所述醋酸钾的粒度小于0.088mm,所述醋酸钾的纯度大于99wt%。
所述石灰石颗粒的粒度为0.088~0.25mm,所述石灰石颗粒中CaO的含量大于54wt%。
所述无水碳酸钠的粒度小于0.088mm,所述无水碳酸钠中Na2CO3的含量大于99wt%。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5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