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1920.3 | 申请日: | 201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向生建;熊浩;孙海全;向生明;张毅;李四民;张华;杨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G06K9/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便携式 验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票或票卡的验票技术,特别是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
背景技术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不方便成为出行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常规公交已经不能满足一些特大城市的交通需求,据研究,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优办法,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随着乘客采用轨道交通出行的数量日益剧增,列车上常常出现假票、漏票等现象,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初是通过乘务员人工检票、验票,但是这样一来,不仅检票、验票效率低,而且容易引起乘客的不满,影响乘务员的服务质量。而且乘务员通过肉眼难以识别车票的真假,给乘务员和乘客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所述验票机包括了机壳和验票机主体,所述验票机主体包括了扫描装置、单片机、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把手、显示模块、电源和电源开关,机壳底部设置有扫描装置,机壳顶面的一侧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机壳顶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显示模块,机壳与把手交接处的内侧设置有扫描按钮和指纹识别按钮,机壳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流线型把手,把手的底部设置有电源和开关,指纹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手机把手内部。
所述扫描装置包括高清摄像头和二维码扫描驱动,其通过电性连接于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了基板、指纹识别芯片及保护层,其通过电性连接于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通信模块连接外部的指纹信息数据库。
所述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还包括了二维码和指纹匹配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结构简单,把手采用流线型设计,使操作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服,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控制电源开关和扫描按钮,对准所要检查的车票,即可实现验票查票功能,操作简单、方便,微控制器数据处理速度快,检查一张票只需要几秒钟,验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模块连接图;
图中:1-机壳,2-扫描,3-电源,4-电源开关,5-识别装置,6-显示模块,7-扫描按钮,8-指纹识别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验票机包括了机壳(1)和验票机主体,所述验票机主体包括了扫描装置(2)、单片机、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把手、显示模块、电源(3)和电源开关(4),机壳底部设置有扫描装置,机壳顶面的一侧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5),机壳顶面的另一侧设置有显示模块(6),机壳与把手交接处的内侧设置有扫描按钮(7)和指纹识别按钮(8),机壳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机壳的底部设置有流线型把手,把手的底部设置有电源(3)和开关(4),指纹识别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设置在手机把手内部。
所述扫描装置(2)包括高清摄像头和二维码扫描驱动,其通过电性连接于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了基板、指纹识别芯片及保护层,其通过电性连接于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通信模块连接外部的指纹信息数据库。
所述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还包括了二维码和指纹匹配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单片机。
该轨道交通便携式验票机结构简单,把手采用流线型设计,使操作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服,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控制电源开关和扫描按钮,对准所要检查的车票,即可实现验票查票功能,操作简单、方便,微控制器数据处理速度快,检查一张票只需要几秒钟,验票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1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