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3407.8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2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原口直之;真田崇史;土桥伸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5;A61B1/06;G02B23/2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对于内窥镜实现小型化、成本降低。在内窥镜中设置有:透镜部件(35),其将透镜(L1、L2、L3)收容于透镜支承构件(39);摄像元件(33),其摄像面(41)被元件护罩玻璃(43)覆盖;粘接用树脂(37),其用于将已使透镜(L1、L2、L3)的光轴与摄像面(41)的中心一致的透镜部件(35)和元件护罩玻璃(43)固定;前端部(15),其最大外径(Dmax)形成在与能够切割的摄像元件(33)的基板的外切圆的直径相当的有限直径~1.8mm的范围;模制部(65),其将透镜部件(35)的至少一部分和摄像元件(33)通过模制树脂(17)覆盖来进行固定;以及管状的护套(61),其以与前端部(15)相同的外径形成,覆盖并连接模制部(65)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7720407、申请日为2016年8月30日、发明名称为内窥镜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中,用于拍摄患者的体内、设备或构造物的内部的内窥镜正在普及。关于这种内窥镜,在被插入到观察对象的内部的插入部中,通过物镜系统使来自摄像部位的光成像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内窥镜将其成像光转换为电信号,并作为影像信号而经由信号线缆向外部的图像处理装置等发送。
例如在医疗领域使用的内窥镜中,为了减轻受术者的负担,对于被插入到受术者的体内等的前端侧的插入部的外径,进一步的细径化很重要。以往,通常直径的经口内窥镜的最大外径为8mm~9mm左右。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在插入时容易碰触舌根部,使受术者随之发生呕吐、呼吸困难。因此,近年来,细径的经鼻内窥镜正快速普及。细径的经鼻内窥镜的最大外径为以往的经口内窥镜的大约一半即5mm~6mm左右。因此,细径的经鼻内窥镜能够经鼻插入,再结合细到5mm左右这一情况,从而多数情况下呕吐反射少,也不太担心插入。
例如图33所示的专利文献1的电子内窥镜系统501主要包括内窥镜503、光源装置505、视频处理器507以及监视器509。内窥镜503构成为具有长条且细长的插入部511、操作部513以及作为电线缆的通用线缆515。内窥镜503的插入部511构成为从被插入到受术者的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517、弯曲部519以及挠性管部521。操作部513构成为具有操作部主体523以及使各种处置器具贯通于插入部511的处置器具通道贯通部525。在操作部主体523配设用于使弯曲部519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527。弯曲操作旋钮527包括用于使弯曲部519沿上下方向进行弯曲操作的UD弯曲操作旋钮529和用于使弯曲部519沿左右方向进行弯曲操作的RL弯曲操作旋钮531。
另外,图34所示的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533在前端部具备外筒535。在外筒535设置有被所填充的遮光性材料537覆盖的摄像机构539。摄像机构539具备在一个表面具有受光部541的摄像元件543、覆盖摄像元件543的设置有受光部541的表面的罩构件545、以光学方式与摄像元件543的受光部541结合的透镜部件547以及挠性印刷线路板549。透镜部件547从物体侧起具有物镜罩构件551、光圈553、平凸透镜555、平凸透镜557以及将它们固定的镜筒559。平凸透镜557与罩构件545之间通过粘接剂561来固定。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31276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46091号
另外,对内窥镜要求外径的更小型化(例如专利文献1的前端侧或专利文献2的物体侧即插入部的外径的细径化)。这是基于如下的医学要求:不仅是上述的既有的细径的经鼻内窥镜,还想要插入到既有的细径的经鼻内窥镜难以插入受术者的体内的部位(例如血管那样的直径非常细的管、孔)来观察其内部的详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3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