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震建筑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4433.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震建筑物,适用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地震来临时,梁柱节点应力会出现应力集中,容易出现损坏,柱与基础之间也是抗震的薄弱环节,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强柱弱梁的方法来解决,但防震效果不是很理想。楼板是建筑物的水平支撑,也是竖向荷载的传递者,如果使楼板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物的防震显然会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基础而言,地震的破坏也时有发生,如何在构造中采取防震措施,起到防震效果是工程人员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防震建筑物,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物梁柱节点、楼板、基础防震薄弱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基础防震构造、楼板防震构造、梁柱节点防震构造。
基础预留凹槽,凹槽深度为300~400mm,凹槽形状与柱截面形状相同,凹槽长度比柱长度大5~10mm,凹槽宽度比柱宽度大5~10mm,柱钢筋经过凹槽伸入基础,柱钢筋伸入基础深度为500~600mm,柱钢筋伸入基础深度较长是为了满足锚固长度,柱钢筋端部采用直角弯折,凹槽底部铺设废旧橡胶鞋破碎料,废旧橡胶鞋破碎料是常用的工业废料,利用其作为缓冲材料有其较大的社会价值,废旧橡胶鞋破碎料厚度为150~200mm,废旧橡胶鞋破碎料上面铺设钢板垫,钢板垫厚度为15~18mm,钢板垫设置预留孔以便于柱钢筋通过,钢板垫上面设置碎石砂混合料,碎石砂混合料采用如下:碎石和砂重量比为1,碎石粒径小于15mm,砂采用粗砂;碎石砂混合料厚度为150~200mm,柱钢筋在凹槽中部处设置钢止水环,防止柱钢筋部位成为渗水通道,钢止水环直径为30~50mm,钢止水环厚度为8~10mm,凹槽部位的柱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采用C30以上。本发明在基础部位设置三道防震措施,首先,通过柱和基础的柔性联接使柱和基础联接部位的刚度削弱,减少这部分的应力集中现象,其次,柱横向平面与基础是分离的,竖向联接的方式是依靠柱钢筋的锚固,一旦地震发生时,柱钢筋会出现移动,碎石砂混合料会率先出现滑移,会抵消部分的竖向地震应力和较大部分的水平地震应力,废旧橡胶鞋破碎料由于刚度较低继而出现变形,也会抵消部分的竖向地震应力。
楼板底部设置预应力钢板,预应力钢板厚度为15~18mm,预应力钢板上面设置橡胶片,橡胶片厚度为15~20mm,预应力钢板在受到预应力后会变成折形状,预应力钢板与橡胶片之间填塞聚苯泡沫填料,预应力钢板每隔140~180mm设置钢筋撑,钢筋撑直径为28~32mm,橡胶片设置预留孔以便于钢筋撑穿过,橡胶片上面设置混凝土板,混凝土板厚度为120~150mm,预应力钢板两端插入柱,插入长度为120~140mm,楼板与混凝土交接的竖向部分设置缓冲塑料块,为楼板在受到水平地震力时能出现水平位移提供条件,柱钢筋在楼板与混凝土交接部位断开,柱钢筋在预应力钢板下面水平弯折,采用双面焊接以保证锚固长度,当地震应力超过柱钢筋与预应力钢板联接应力时,楼板会出现水平变形以释放水平应力。
经过试验,钢筋撑设置间距对楼板预应力的施加影响较大,经过大量工程实践确定钢筋撑设置参数如下:当楼板跨度大于等于15m时,钢筋撑设置间距为180mm,当楼板跨度小于15m且大于等于14m时,钢筋撑设置间距为170mm,当楼板跨度小于14m且大于等于13m时,钢筋撑设置间距为160mm,当楼板跨度小于13m且大于等于12m时,钢筋撑设置间距为150mm,当楼板跨度小于12m时,钢筋撑设置间距为140mm。
本发明中预应力钢板的折板形状从承力角度对楼板弯矩的均匀分布有改善的作用,而预应力钢板与与橡胶片之间的聚苯泡沫填料由于其多孔性会有一定的保温和隔声的效果,而在地震发生时预应力钢板的预应力会抵消部分地震应力,而橡胶片会起到释放竖向地震应力的作用,同时对结构的刚度分布起到了缓冲作用,即便是预应力钢板的预应力消失后预应力钢板会逐渐恢复至水平状态也会与混凝土板联合承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44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嘴及其改良的花洒
- 下一篇:一种喷嘴及其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