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阻型IGBT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5622.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蓉;刘庆;黄琳华;魏杰;李聪;魏雨夕;苏伟;曾莉尧;曹厚华;莫日华;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阻型 igbt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逆阻型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背景技术
2001年,由富士电机研发出真正适用于交流变频应用的600V级垂直结构的逆阻型IGBT器件。该结构通过在P+衬底上外延100um厚的N型漂移区,形成NPT型IGBT实现正向和反向耐压。直至2014年,逆阻型IGTB对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终端区的设计,旨在器件承受反向耐压时,降低由耗尽线扩展至划片区引起的泄露电流,而器件的元胞区仍为NPT结构。
逆阻型IGBT因具有正反对称的阻断能力,在基于矩阵变换器交流-交流(AC-AC)应用领域备受亲睐。作为交流-交流(AC-AC)矩阵逆变器中的核心元件,逆阻型IGBT解决了常规IGBT无法承受高的反向电压的困扰,不需要外串联高压二极管来承受外部的反向电压,减小了矩阵逆变器中所需的元器件数量,同时减小了因外串联二极管带来的额外导通能力损耗。
常规FS型IGBT在正向耐压时,高浓度的FS层可有效截止正向耐压电场,但在反向阻断状态下,底部较高浓度的FS层和高浓度的P+集电极之间会形成高电场峰值,在漂移区还未耗尽条件下,FS层和P+集电区之间的反偏结发生提前击穿,无法满足双向耐压的应用场合。NPT型IGBT可实现双向耐压,但需要较大厚度的漂移区,引起正向导通压降增大;同时,在关断状态下,由于厚的漂移区不能被全耗尽,非耗尽区内的载流子需要通过自身复合,产生较大的拖尾电流,同时器件的关断能量损耗增大,导致器件的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折中性能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逆阻型IGB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逆阻型IGBT,包括N型高阻区,其特征在于,在N型高阻区上表面中部具有第二N型区6,位于第二N型区6上表面的P阱1,并列位于P阱1上表面的N型发射区2和P型接触区3;其中N型发射区2和P型接触区3相互独立,其共同引出端为发射极;N型高阻区上表面两侧具有两个对称的沟槽,与N型发射区2接触的沟槽为槽栅4,槽栅4包含位于槽内壁的第一绝缘介质层41和由第一绝缘介质层41包围的第一导电材料42,由槽栅4中的第一导电材料42引出栅电极;与P型接触区3接触的沟槽为槽结构5,槽结构5包含位于槽内壁的第二绝缘介质层51和由第二绝缘介质层51包围的第二导电材料52;
在N型高阻区下表面具有第一N型层7,所述第一N型层7的下层具有多个不连续的P+集电区8,P+集电区8的掺杂浓度高于N型高阻区的掺杂浓度,P+集电区8的引出端为集电极;在相邻的2个P+集电区8之间的第一N型层7中,具有P型层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正向同等的耐压能力,避免了FS型IGBT反向阻断耐压情况下提前击穿的缺陷,同时能在更薄的漂移区下获得双向耐压,相对于NPT型IGBT结构,有更好的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的折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例为一种逆阻型IGBT,包括N型高阻区,在N型高阻区上表面中部具有第二N型区6,位于第二N型区6上表面的P阱1,并列位于P阱1上表面的N型发射区2和P型接触区3;其中N型发射区2和P型接触区3相互独立,其共同引出端为发射极;N型高阻区上表面两侧具有两个对称的沟槽,与N型发射区2接触的沟槽为槽栅4,槽栅4包含位于槽内壁的第一绝缘介质层41和由第一绝缘介质层41包围的第一导电材料42,由槽栅4中的第一导电材料42引出栅电极;与P型接触区3接触的沟槽为槽结构5,槽结构5包含位于槽内壁的第二绝缘介质层51和由第二绝缘介质层51包围的第二导电材料52;
在N型高阻区下表面具有第一N型层7,所述第一N型层7的下层具有多个不连续的P+集电区8,P+集电区8的掺杂浓度高于N型高阻区的掺杂浓度,P+集电区8的引出端为集电极;在相邻的2个P+集电区8之间的第一N型层7中,具有P型层9。
本例的工作原理为:
对新结构施加反向阻断电压时,浮空的P1可辅助耗尽N1,降低高浓度P+集电区/N1结面处高电场峰值,避免集电结发生提前击穿,最终反向耐压电场被N2以及槽结构共同截止;对器件施加正向阻断电压时,浮空的P1和漂移区被N1阻隔,高浓度的N1使正向电场被截止,耗尽区无法扩展到P1,正向耐压不会发生退化。相比于NPT型IGBT结构,在N1、N2以及槽结构共同作用下,可缩短漂移区厚度,实现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更好的折中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路拓扑集成磁体
- 下一篇:卷线型线圈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