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驱蚊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6122.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徐纳川;徐海东;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纳川 |
主分类号: | A01N65/22 | 分类号: | A01N65/22;A01N25/10;A01P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驱蚊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驱蚊剂及制备方法,该驱蚊剂原料有艾蒿草20~35份,米蒿草20~35份,薄荷油5~10份,海藻胶1.5~2份,首先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艾蒿草、米蒿草,然后超声处理,过滤获得浓缩提取液,然后将薄荷油、海藻胶加入混合,过膜灌装即可,该驱蚊剂以水为基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添加缓释剂,延长驱蚊剂的有效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驱蚊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虫是与人们生活和健康关系密切的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和繁殖快等特点。蚊虫通过叮咬和骚扰等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是一些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能够传播包括疟疾、黄热病、登革热、丝虫病、乙型脑炎等多达40余种疾病。
人类利用植物等天然物质进行驱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在11世纪就开始使用麻叶、浮萍、荆叶和艾叶来驱赶蚊虫,在四川民间也有将桉树叶涂抹到皮肤上来防蚊虫叮咬的方法。天然驱蚊剂一般以植物源驱蚊剂为主,它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多为萜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也有不少其他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等。随着驱蚊剂研究的发展,国内外科研机构目前一致认识防除蚊虫主要手段是使用杀虫剂和驱蚊剂。杀虫剂中以化学合成杀虫剂为主。化学合成杀虫剂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等特点而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在蚊虫防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会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药效大减,同时对人体产生不良副作用,大量使用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蚊虫驱蚊剂的作用原理与杀虫剂存在本质区别,驱蚊剂不直接作用于蚊虫将其致死,其主要功能是使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蚊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驱蚊剂不将蚊虫灭杀,具有处理方法简单方便,作用效果迅速等优点,可降低蚊虫抗药性产生的机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并不对人类等生物产生副作用等不良影响。
目前,市售的蚊虫驱蚊剂除含有1956年广谱性驱蚊剂DEET俗称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被科学家从2万多种有潜力的驱蚊化合物中发现,并于当年投放市场而成为第一个避蚊胺产品。因为避蚊胺的驱避效果好,且具有广谱性,直至今日国内外仍然在大量使用。在2006年曾报道了不同剂型的驱蚊剂DEPA(N,N-二乙基苯乙酰胺)对多种媒介生物的驱避效果,结果显示,DEPA在驱避时具有广谱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其驱避效果与DEET相差不大。
近年,将DEET作为主要的成分,应用缓释剂或高聚化合物来包裹药剂从而增加驱避活性、几种药剂混合共同起作用的研究进行得也比较多:如将植物油中的三甘油和卵磷脂作为膜材,以注入法制成脂质体将避蚊胺包裹住,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其接触皮肤表面;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缓释剂与避蚊胺相结合并混入氯菊酯,制得驱蚊效果优于避蚊胺原油的新型驱蚊剂;将避蚊胺用饱和的水溶液制成包结化合物,能很好地起到缓释的作用,性质稳定。实践表明,使用具有缓释作用的剂型能够有效地提高驱蚊剂的驱避效果。驱避活性成分可被缓释剂暂时“储存”起来,让其缓慢释放出来,达到长效驱避的目的,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损耗。
近来,DEET被陆续报道发现了一些问题, DEET与皮肤接触的严重系统毒副反应,包括神经中毒、死亡、心血管中毒、急性狂躁精神病和免疫学反应如过敏等。天然驱蚊剂具有安全环保的特性和合成驱蚊剂的高效广谱性,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如何将天然驱蚊剂有效保护时间延长,降低对人的毒副作用也成为今后研究重点。在剂型方面,以水为基质的新剂型将会逐渐取代以乳油为基质的传统性剂型,比如水溶剂、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浮乳剂、微胶囊剂等。这样可以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好地节约能源,有效地降低价格,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尽可能提高药效和药物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趋避剂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驱蚊剂及制备方法,该驱蚊剂以水为基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添加缓释剂,延长驱蚊剂的有效时间。
本发明的一种天然驱蚊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纳川,未经徐纳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61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