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7135.9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郑朝忠;范修凤;王琼;王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洲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4 | 分类号: | C23G3/04;B01D3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生产 车间 污泥 处理 | ||
1.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装置(1)、输送装置(2)、第一盛放台(3)、酸洗池(4)、第二盛放台(5)、滤水搁置架(6)、冲水器(7)、三相分离器(8)和污泥压滤机(9),所述加工装置(1)包括传输台(11)和切刀(12),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传输辊(21)和传输架(22),所述传输架(22)输送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圆弧导向面(23),所述第一盛放台(3)设置在所述酸洗池(4)与所述输送装置(2)之间,所述圆弧导向面(23)的圆弧凹口朝向所述第一盛放台(3)设置,所述第一盛放台(3)处设置有上下错开的第一推送装置(31)和第二推送装置(32),所述滤水搁置架(6)通过所述第一推送装置(31)和第二推送装置(32)完成从第一盛放台(3)到酸洗池(4)再到第二盛放台(5)的依次转移;
所述酸洗池(4)包括,酸洗槽体(41)和污泥收集槽体(42),所述酸洗槽体(41)包括两个长侧壁(411)和两个短侧壁(412),所述长侧壁(411)包括,上部的翻转部(4111)和下部的阻挡部(4112),所述阻挡部(4112)与所述短侧壁(412)的下部连接成一体,所述翻转部(4111)设置在所述短侧壁(412)的两侧,所述翻转部(4111)与所述短侧壁(412)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所述酸洗槽体(41)内设置有升降撑杆(43)、污泥刮板(44)和刮板螺杆(45),所述升降撑杆(43)的两端设置有提升装置(46),所述提升装置(46)固定在所述短侧壁(412)顶部,所述污泥收集槽体(42)包括,升降密封门(421)和螺杆输出器(422),所述升降密封门(421)通过齿条电机(423)驱动,所述污泥收集槽体(42)与所述酸洗槽体(41)具有连通孔,所述升降密封门(421)设置在所述连通孔处,用于控制两者的相通或隔离;
所述冲水器(7)包括用于给所述加工装置(1)冲洗的冲洗管道(71)、从输送装置(2)流向所述三相分离器(8)的污水回收管道(72)以及从三相分离器(8)流向所述冲水器(7)的净水管道(73);
所述刮板螺杆(45)通过污泥输送管道(81)与所述三相分离器(8)相连,所述三相分离器(8)通过底泥输送管道(82)与所述污泥压滤机(9)相连,所述污泥压滤机(9)设置有与所述三相分离器(8)相连的压滤水管道(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盛放台(3)与所述第二盛放台(5)均为升降平台,且升降平台通过多个平行设置的升降单元构成,所述第一推送装置(31)与第二推送装置(32)设置在这些升降单元之间,所述酸洗池(4)设置在所述第一盛放台(3)和第二盛放台(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送装置(31)与第二推送装置(32)为定高的推送气缸,两者的推送气缸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推送装置(31)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推送装置(32)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推送装置(31)与所述酸洗池(4)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推送装置(32)与所述酸洗池(4)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刮板(44)包括,板体(441)和刮头(442),所述板体(441)与所述刮头(442)铰接相连,所述板体(441)远离所述升降密封门(421)一端设置有限位块(4411),所述刮头(442)厚度自铰接处向外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4111)外侧设置有支撑气缸(41111),所述支撑气缸(41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部(4111)外壁以及地面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的污泥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槽体(41)内设置有液体喷洗头(415),所述液体喷洗头(415)分成两组分别相向设置在两个所述阻挡部(41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洲钢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洲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1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的金属表面除锈磷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支架发黄改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