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57478.5 申请日: 2017-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8163829A 公开(公告)日: 2018-06-15
发明(设计)人: 埃泽尔·马丁·阿金诺古;迈克尔·吉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1B32/05 分类号: C01B32/05;C01B32/162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卫
地址: 526040 广东省肇庆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玻璃碳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 制备方法和应用 压强 直流等离子 加热 生长 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表面沉积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室 等离子体 化学气相沉积 催化剂纳米 垂直排列 导电性能 纳米薄膜 碳源气体 保护气 下开启 衬底 催化剂 薄膜 沉积 制备 金属 室内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如下:S1:以玻璃碳作为衬底,使用金属Ni、Co、或者Fe作为催化剂,在玻璃碳表面沉积催化剂纳米薄膜;S2:将沉积有催化剂纳米薄膜的玻璃碳置于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室中,通入保护气后加热所述玻璃碳,加热温度为600~900℃,压强保持为1~5mbar;S3:将碳源气体通入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室内,在压强为3~10mbar下开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生长1~120 min后关闭等离子体停止生长即得所述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本发明通过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在玻璃碳表面上生长彼此间隔的垂直排列的多壁碳纳米管;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众多电化学应用中,玻璃碳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惰性电极材料,通常被当作催化剂的载体使用。碳纳米管是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优异的热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经常作为催化剂或其他活性物质的载体被开发利用。已有研究表明可以将成束的碳纳米管转移到玻璃碳上作为薄膜使用。

将玻璃碳和碳纳米管结合用于电化学应用有好几种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用粘合剂在玻璃碳表面上固定涂覆一层无序的碳纳米管。然而,在玻璃碳上直接生长碳纳米管最根本的是要确保本体电极和碳纳米管电极之间良好的电接触。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单个碳纳米管对玻璃碳载体的电导率由于渗透效应产生的串联电阻。类似地,转移排列的碳纳米管束也受到电气接触问题的影响。因此,它们可以用作薄膜而无法用作高比表面积的电极。有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以通过形成酰胺键共价垂直固定在玻璃碳电极的表面可用于免疫传感器的应用;然而碳纳米管的共价结合仅限于在单壁和双壁碳纳米管中发现的小直径碳纳米管。虽然它们在传感器的应用上是有用的,但是玻璃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率过低,无法支持电催化反应的进行。还有研究表明碳纳米管束可以通过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直接在玻璃碳上生长,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束直接生长在玻璃碳上,这可以克服电接触的问题。然而,碳纳米管束的密度过大,碳纳米管之间没有间隔,会产生拥挤效应,不适合用作电化学活性材料涂层;这显著限制碳纳米管的应用,尤其是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

因此,仍需研发一种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可用于各种电催化应用领域的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在玻璃碳表面上生长彼此间隔的垂直排列的多壁碳纳米管;制备得到的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在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S1:以玻璃碳作为衬底,使用金属Ni、Co、或者Fe作为催化剂,在玻璃碳表面沉积催化剂纳米薄膜;

S2:将沉积有催化剂纳米薄膜的玻璃碳置于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室中,通入保护气后加热所述玻璃碳,加热温度为600~900℃,压强保持为1~5Mbar;

S3:将碳源气体通入直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室内,在压强为3~10Mbar 下开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生长1~120min后关闭等离子体停止生长即得所述玻璃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未经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