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还原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7565.0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义文;陈丽雯;王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污水处理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还原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设备包括有机架、槽体、固定框架、均相膜、阴极板以及阳极板;该固定框架设置于槽体内,固定框架的底部两外侧分别形成有阴水进水槽和阳水进水槽,固定框架的顶部两外侧分别形成有阴水出水槽和阳水出水槽;本设备为电容式电化学系统,在均相膜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阴水反应槽和阳水反应槽,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置于阴水反应槽和阳水反应槽中,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阴水在阴极反应槽中完成还原反应,阳水在阳水反应槽中完成氧化反应,有效解决了目前传统电化学设备处理效率低、电流密度小、极板钝化等制约电化学发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还原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电化学方法一般是通过阴阳两电极对污水进行电解处理,在外加电流作用下:方法1、牺牲阳极法:如电解法使阳极(阳极采用Fe、Al)在电解时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如Fe离子、Al离子等),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Fe(OH)2具有絮凝、吸附和沉淀的作用,能够对被处理水中的众多杂物进行絮凝、吸附、沉淀去除;方法2、电化学阴极保护法:阳极采用贵金属涂层,阻止阳极牺牲,通过电解产生的化学反应,使被处理的水中需要去除的物质在专用阴极吸附、结垢析出(比如碳酸盐、重金属),通过刮垢作用使其从阴极脱落,再通过反冲洗方法把需要去除的物质排出运行系统,目前常用的电化学法去除结垢物质和含重金属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处理设备,由于电极与被处理水接触面积较小,处理效率低,并且电流密度小、极板钝化,从而制约电化学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还原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化学设备存在处理效率低并且电流密度小、极板钝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还原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有机架、槽体、固定框架、均相膜、阴极板以及阳极板;
该槽体设置于机架上;该固定框架设置于槽体内,固定框架的底部两外侧分别形成有阴水进水槽和阳水进水槽,该阴水进水槽和阳水进水槽分别连接有阴水进水管和阳水进水管,固定框架的顶部两外侧分别形成有阴水出水槽和阳水出水槽,该阴水出水槽和阳水出水槽分别连接有阴水出水管和阳水出水管;
该均相膜设置于固定框架内,均相膜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阴水反应槽和阳水反应槽,阴水反应槽的底部连通阴水进水槽,阴水反应槽的顶部连通阴水出水槽,阳水反应槽的底部连通阳水进水槽,阳水反应槽的顶部连通阳水出水槽;
该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设置于阴水反应槽和阳水反应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阴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球阀、第一水泵、第二手动球阀、第一单向阀、第一流量计,该阳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手动球阀、第二水泵、第四手动球阀、第二单向阀、第二流量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阴水进水管连接有第一回流管,该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流阀,阳水进水管连接有第二回流管,该第二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流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阴水出水槽位于阳水进水槽的正上方,该阳水出水槽位于阴水进水槽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框架横向延伸,该均相膜为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均相膜均固定框架的内部分隔形成多个前述阴水反应槽和前述阳水反应槽,多个阴水反应槽和多个阳水反应槽横向交替排布,每一阴水反应槽的底部均连通阴水进水槽,每一阴水反应槽的顶部均连通阴水出水槽,每一阳水反应槽的底部均连通阳水进水槽,每一阳水反应槽的顶部均连通阳水出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