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料用精氨酸螯合碘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7672.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5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市宜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20/20 | 分类号: | A23K20/20;C07C277/08;C07C27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氨酸 螯合 吸收率 制备 氢氧化钠水溶液 增强免疫功能 甲状腺 饲料适口性 饲料添加剂 产品使用 动物生长 工艺优点 重要设备 螯合反应 饲料 烘干 分泌 排出 复原 配制 转运 激素 伤口 生长 制作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料用精氨酸螯合碘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生产该产品使用的原料包括:精氨酸、碘、10%氢氧化钠水溶液;通过水溶液的制作、精氨酸和碘的螯合反应、分离烘干等工艺制得产品,其工艺优点是:工业化生产精氨酸螯合碘,工艺简单,生成成本低,无需增添重要设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产品配制的饲料适口性好,吸收率高,易转运,精氨酸对动物有促进伤口复原、排出氨、增强免疫功能、分泌激素等功效;碘可以维持动物甲状腺的正常生长,精氨酸和碘对动物生长的作用得以组合发挥,且碘的吸收率大大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用精氨酸螯合碘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量元素是动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最初微量元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被直接加入饲料,如硫酸亚铁、硫酸铜等,无机盐类虽然水溶性很好,但在动物消化道内易与饲料中常见的植酸阴离子、草酸阴离子经过动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形式形成相应的溶解度很小的盐,不易被肠道吸收。随着饲料业的发展,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微量元素螫合物等逐渐被开发出来,它的特点是稳定、高效、毒性小,在肠道内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动物生长,能防治微量元素缺乏症,提高动物的机体免疫力,并且对于饲料中营养组分的利用有益,还兼有氨基酸强化剂的作用。本发明是精氨酸和碘的螯合物,精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饲料中添加精氨酸有伤口复原、排出氨、免疫功能、分泌激素等功效,精氨酸能引导机体的几个部位产生激素,如胰腺、肾上腺、垂体和肝脏,精氨酸调节产生的胰腺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胰腺多肽、促胃液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和胰岛素;对母猪来说,精氨酸的功能作用尤为显明,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1%的精氨酸盐,能显著提高母猪血浆雌二醇含量和胎盘重,从而显著提高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对仔猪窝重和活仔窝重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家禽来说,精氨酸是家禽体内一种必需氨基酸,除有氨基酸类一般的营养功能外,精氨酸在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引起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精氨酸还对家禽淋巴器官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碘对动物的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在高级哺乳动物中,碘以碘化氨基酸的形式集中在甲状腺内,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是动物饲料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和精氨酸螯合后吸收率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精氨酸和碘的螯合物,生产该产品使用的原料包括精氨酸、碘、10%氢氧化钠水溶液。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饲料用精氨酸螯合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构成:
(1)把精氨酸: 碘:水按摩尔比18-20:10:70-72的比例送入化学反应釜,保持常温,开动搅拌器,随时监测pH值,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值为7.0-7.2,反应时间0.8-1.0小时。
(2)将反应物送入离心分离机分离,去除水分后得到的固体为精氨酸螯合碘,将精氨酸螯合碘送入干燥机密封烘干1.0-1.2小时后得到成品。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精氨酸纯度为90%。
上述步骤(2)中所述的干燥机的干燥温度为5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工业化生产精氨酸螯合碘,工艺简单,生成成本低,无需增添重要设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2)产品配制的饲料适口性好,吸收率高,易转运,精氨酸对动物有促进伤口复原、排出氨、增强免疫功能、分泌激素等功效;碘可以维持动物甲状腺的正常生长,精氨酸和碘对动物生长的作用得以组合发挥,且碘的吸收率大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市宜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沂市宜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