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用LED智能化照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7917.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0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芳;李介阳;汤铭;谢光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H05B37/02;H04L29/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安全生产 led 智能化 照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用LED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CPU处理器、电信号采集模块、传感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信号传输模块,电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输出端连接CPU处理器,传感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安全测距传感器、气体泄漏传感器和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输出端连接CPU处理器,CPU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后台监控中心,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智能化程度高,节能效果好,能够实现对LED灯的自动调节,同时还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用照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用LED 智能化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LED照明系统是一个电光转换系统,其电光转换过程从供电部分开始,依次包括原始电源(动力源泉)、电源管理与变换、传感与控制、驱动器、热管理、LED及其混光、散射和光学提取等部分。其中,由原始电源(如电池)和控制与驱动电路组成的LED供电系统是LED工作的必要条件。
目前,生产用LED照明系统面临着智能程度低、能源消耗大、环境舒适性差、安全性能低的缺点,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用 LED 智能化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生产用 LED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CPU处理器、电信号采集模块、传感信号采集模块以及信号传输模块,所述电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输出端连接CPU处理器,所述传感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安全测距传感器、气体泄漏传感器和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输出端连接CPU处理器,所述CPU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后台监控中心;所述CPU处理器还分别连接存储器、报警器,还包括LED灯驱动模块,所述LED驱动模块分别连接CPU处理器和LED灯;
所述LED灯驱动模块包括稳压芯片、单向晶闸管和定时芯片,所述稳压芯片一脚连接电容C一端,二脚分别连接LED灯正极和二极管D正极,三脚连接电容C另一端并接地,所述单向晶闸管正极连接LED灯负极,单向晶闸管负极接地,控制端连接电阻G一端,所述电阻G另一端连接定时芯片三脚,所述定时芯片二脚分别连接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一端和控制开关一端,四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负极、电容D一端、二极管E负极、亮度传感器一端以及电阻H一端,五脚通过电容E接地,六脚连接七脚并分别连接电阻H另一端和电容F一端,电容F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开关另一端连接电位器并接地。
优选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电平转换模块、第一光纤收发器、第二光纤收发器以及信号整形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一端连接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另一端连接第一光纤收发器,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通过塑料光纤连接第二光纤收发器,所述第二光纤收发器通过信号整形模块连接第二通信接口。
优选的,所述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均采用霍尔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CPU处理器采用型号为N76E003的 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区地区的新能源供电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方位可调的探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