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安全能力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236.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凯;李赫;陈中平;陈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安全 能力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安全能力的方法和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基站无法在终端切换服务基站的过程中获取终端和辅基站之间使用的安全能力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通过第二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终端上报终端支持的第一安全能力,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基站切换至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确定第一安全能力;第一基站根据第二消息,确定第一安全能力。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在终端切换服务基站的过程中获取第一安全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安全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技术指的是终端同时连接到两个基站,该两个基站中一个作为主基站,另一个为辅基站。终端从这两个基站接收下行数据的技术。相比终端在单个基站下所能达到的下行数据接收速率,DC技术的引入使得接收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考虑到渐进部署,在5G通信系统中,终端所接入的两个基站中主基站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基站、辅基站可以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基站,且这两个基站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连接。通常,终端和不同制式的基站之间通信时使用的安全能力不同,例如,终端和4G基站之间使用4G安全能力,终端和5G基站之间使用5G安全能力。其中,4G安全能力可以为终端所支持的4G安全算法,5G安全能力可以为终端所支持的5G安全算法。在这种场景下,终端连接到主基站之后,主基站需要将5G安全能力发送给辅基站,以便终端和辅基站建立连接,以形成DC。
主基站通常可以从MME处获得5G安全能力,因此,MME需要通过升级以具有可以识别5G安全能力的功能,但是在移动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MME均升级,这样便导致未升级的MME可能不具有识别5G安全能力的功能。当终端进行涉及MME改变的连接态切换(connected state handover)时,源MME(终端切换前通过源基站接入的MME)需要把终端的4G安全能力和5G安全能力传递给目标MME(终端切换后通过主基站接入的MME),但是,在源MME未升级,不能识别5G安全能力的情况下,源MME通常无法将5G安全能力传递给目标MME。目前,通常终端在完成涉及MME改变的连接态切换后,可以通过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update,TAU)过程向主基站上报5G安全能力,以使得主基站获取到5G安全能力,具体的,终端会在TAU请求消息中携带4G安全能力和5G安全能力。
然而,现有技术中,主基站必须在完成切换后通过TAU流程才能获得辅基站和终端之间使用的5G安全能力,这使得辅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需要在切换完成之后才开始建立,从而导致双连接的建立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确定安全能力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基站无法在终端切换服务基站的过程中获取终端和辅基站之间使用的安全能力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安全能力的方法,包括:第一基站通过第二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终端上报终端支持的第一安全能力,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二基站切换至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确定第一安全能力;第一基站根据第二消息,确定第一安全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