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唑酮母液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0082.6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平;韩建超;王蒙;孙善起;王超;谢健;赵琪;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另婧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唑 母液 废水 资源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唑酮母液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包括:1)将吡唑酮母液废水进行一级芬顿反应,反应后进行沉降、压滤,得到铁泥和清液;2)将步骤1)所得的清液进行二级芬顿反应,反应后进行絮凝、沉降、压滤,得到铁泥和清液;3)将步骤2)所得的清液进行多效蒸发,再离心分离,得到固体硫酸铵和离心母液,多效蒸发过程中的冷凝水回用;4)将步骤3)所得的部分离心母液回流与步骤1)的母液废水混合,循环进行步骤1)至步骤3)的操作;剩下的离心母液与步骤2)所得的清液混合进行多效蒸发,循环进行步骤3)的操作。本发明通过连续芬顿和蒸发过程的母液回流,最终出盐硫酸铵达到工业硫酸铵品质要求,冷凝水达到车间回用或排放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吡唑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吡唑酮母液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吡唑酮的分子中含有吡唑啉酮结构,并含有偶氮基。吡唑酮可用于制备偶氮类染料,比如用于生产酸性枣红染料、酸性红染料、橙色染料、弱酸性嫩黄染料;吡唑酮也可用于药物合成,比如用于生产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和安乃近;吡唑酮还可用于有机合成,比如用于制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和1-对磺酸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另外,吡唑酮可作为检测CO、维生素B12、Fe、Cu和Ni的化学试剂。
吡唑酮的生产过程为将水、盐酸、苯胺和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向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水解,向水解得到的产物中通入氨水进行中和反应,将得到的中和反应产物和丁酰酮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吡唑酮产品。在吡唑酮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氨水进行中和反应,但是加入的氨水最终并没有被引入到吡唑酮的产品中,而是全部溶解在吡唑酮的生产废水中,使吡唑酮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吡唑酮生产废水中的氨、氮无法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吡唑酮生产废水的pH值较低难以处理;此外,吡唑酮母液废水的主要特点是高盐、高COD、高氨氮,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若直接排放,将对附近水体水质和渔业生产造成影响,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若与其他低浓度废水直接混合,则会增加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因此,如何对吡唑酮生产废水进行回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目前的处理工艺是将母液用过量碱中和再进行蒸氨,回收一定浓度的氨水供车间继续使用。此法的经济价值不高,主要是解决高氨氮的问题,蒸氨后的塔底液仍是高盐、高COD,氨氮在500mg/l左右。消耗大量液碱和蒸汽并且后续处理难度仍较大。
CN105084605A公开了一种吡唑酮生产废水的预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向吡唑酮生产废水中投加MgSO4和NaHPO4,回收高浓度氨氮,生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鸟粪石,以Fo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低废水COD,经NaOH调节pH值生成沉淀。本工艺可回收高浓度氨氮,吡唑酮生产废水COD可降至700mg/L以下,氨氮浓度可降至80mg/L以下,色度降至16以下,稀释2倍后可直接排入城市管网。
上述方案本申请人也做过实验,需要先将吡唑酮母液加碱(氢氧化钠)调成碱性,消耗大量碱,进行蒸氨,回收氨水。再在蒸氨后的水加入硫酸镁和磷酸氢钠,一般蒸氨底角的氨氮能达到500mg/l,需要消耗大量的硫酸镁和磷酸氢钠(铵根的分子量小,硫酸镁和磷酸氢钠的分子量大),生成磷酸铵镁(鸟粪石)的量非常大。如果蒸氨后的水氨氮再高,消耗更大。
“吡唑酮母液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程高峰,江成,方立才.吡唑酮母液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15):179-181】公开了一种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的组合工艺对吡唑酮母液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探讨了各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为48.70%。可大幅减轻后续生化处理负荷,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然而该工艺复杂,涉及多种工艺进行组合,并且COD的去除率不高。此方法针对COD去除,实际由于废水含盐量高和氨氮高,生化是不能处理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