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授权中心的门限属性基签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0474.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聂旭云;鲍阳阳;熊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授权 中心 门限 属性 签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中数字签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在多授权中心的体系中,结合门限属性签名思想,对将要发布的消息进行数字签名确认的过程,该方法不仅能够分散签名权限,还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授权中心体系下效率较低的问题。
背景技术
基于属性的公钥密码体制由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发展而来,1984年 Shamir提出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其中可以唯一确定用户身份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公钥,但并非所有用户都愿意公布自己的身份信息,为此,2005年Sahai和 Waters提出基于模糊身份的密码体制,即每一个用户的身份和一个描述属性的集合相关联,密文也与该属性集合相关联,且只有当用户的属性匹配密文所关联的属性,则用户的私钥可以解密密文,这可以看作属性基密码体制的雏形,2006 年P.Yang等人据此提出了模糊身份签名的概念,基于属性的数字签名可以看作是基于模糊身份签名的发展。用户的身份信息由一系列属性描述,签名者的权力由其所拥有的属性集合决定。验证者通过验证该签名,只能确定该签名满足某个访问结构,但不知道签名者如何满足该访问结构。
门限签名由Desmedt等人提出,是数字签名体制与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相结合的产物,在门限签名中,签名私钥被分为若干个子秘钥,这些子秘钥被参与签名的用户或用户属性所拥有,只有参与的签名用户或用户属性多余或等于门限值时才能完成签名,门限技术保证了签名密钥的安全。
在传统的单个授权中心基于属性签名方案中,用户的每一个属性需要向一个可信授权中心获得签名私钥,这就使得单个授权中心管理大量属性,大大增加其工作负担,降低效率,这就出现了Chase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多授权中心概念,并给出了一个多授权中心的属性基加密方案,用户的多个属性由不同的授权中心监管,并分别对其中的每个属性产生私钥。
发明内容
为了融合上述基于属性签名方案技术的优点,本发明首先在Chase多授权中心属性基加密方案基础上形成一个多授权中心签名方案,并引入了门限签名的思想,最终提出了一种多授权中心的门限属性基签名方法,其满足三个要求:一是签名者使用其私钥对消息进行签署并生成部分签名,伪造者没有签名者的私钥就不能伪造部分签名;二是用户的属性由多个属性授权中心分别管理,用户的私钥一部分由多个属性授权中心生成,另一部分由中心授权方生成;三是有效的部分签名的数量达到门限值时,才能产生最终的门限签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将用户的多个属性由不同的授权机构分别管理,当签名者的属性集合满足属性门限值,才能进行签名,签名者的签名私钥一部分由多个属性授权中心生成,另一部分由中心授权方生成,签名者首先计算得到部分签名,门限签名的执行者会对部分签名进行验证,验证有效后,如果产生正确部分签名的签名者人数大于门限值时,门限签名的执行者通过计算生成门限签名,最后验证,如果等式成立,则说明门限签名是有效的。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种实体:属性授权中心、中心授权方、用户、门限签名执行者。
属性授权中心:属性授权中心有多个,用于监管每个用户的属性,并分别对其中的每个属性产生签名私钥,同时,每个属性授权中心都受到可信的中心授权方的管理和约束。
中心授权方:中心授权方是可信的,它用于管理和约束各个属性授权中心,并生成用户的另一部分私钥,中心授权方不需要知道签名者满足各个属性授权中心的哪些属性,需要每个授权中心给签名者产生的私钥,这样可以重构签名者的私钥。
用户:用户是签名的主体,用户签名的私钥由属性授权中心和中心授权方共同产生,当用户的属性集合满足属性门限值时,用户首先用私钥对消息产生部分签名,然后交由门限签名执行者生成门限签名,用户可以对门限签名进行验证。
门限签名执行者:门限签名执行者首先检测用户生成的部分签名是否有效,如果有效,且诚实的签名者数量大于门限值时,则继续计算门限签名。
本发明共由4个算法构成。
创建算法(Setup):中心授权方输入安全参数1λ,运行随机算法,给每个授权中心产生公私钥对,并产生中心授权方使用的系统公私钥对。
秘钥生成算法(KeyGen):签名者的签名私钥由两部分构成。
属性授权中心密钥生成算法:输入ASK、签名者身份u、相关属性,产生部分私钥;中心授权方密钥生成算法:输入MSK、签名者身份u,产生另一部分私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