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制备四氯化钛颜料料的清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0810.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0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鹏 |
主分类号: | C09C1/36 | 分类号: | C09C1/36;C09C3/04;C09C3/06;C09C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氯化钛 颜料 清洁工艺 研磨 包膜 制备 化工领域 光泽度 透过性 干磨 湿磨 细度 粒子 团聚 | ||
一种新的制备四氯化钛颜料料的清洁工艺,属于化工领域,包括干磨‑筛分‑包膜‑气粉等步骤,主要在湿磨中加入了硅组分和硼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研磨过程中加入硅组分和硼组分,这样不仅可以将四氯化钛研磨至一定细度和浓度,保持四氯化钛颜料在原级粒子大小,还防止了四氯化钛颗粒之间因包膜发生团聚,同时还提高了光在四氯化钛表面的透过性,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光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制备四氯化钛颜料料的清洁工艺。
背景技术
环保作为家具生产和销售的主题,正在冲击着家具生产和原、辅材料的各个环节。对于家具涂料来说,也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木器漆向环保涂料转化的变革。水性木器漆的发展顺应了环保法规的要求,大大减少了木器漆中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正在成为继内外墙建筑乳胶涂料之后的又一市场热点。目前,我国水性木器漆产品主要有3类:一是以丙烯酸为主要成分的木器漆,主要特点是附着力好,不会加深木器的颜色,但耐磨及抗化学性较差,因其成本较低且技术含量不高。二是以丙烯酸与聚氨酯的合成物为主要成分,其特点除了秉承丙烯酸漆的特点外,又增加了耐磨及抗化学性强的特点,这两类多用于门窗、家具产品。三是百分之百的聚氨酯油性漆,其耐磨性能达到油性漆的几倍,为油性漆中的高级产品。我国水性木器漆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水性木器漆在工业用途的使用上主要集中在水性丙烯酸技术上,其它如水性双组份聚氨酯和水性UV木器漆在国内的应用还比较少。
但是现有水性木器漆的紫外线屏蔽功能较差,即使是较耐紫外线的丙烯酸类漆,也不能完全抑制基材的光变色。在阳光照射下,染色基材的褪色尤为明显。利用四氯化钛材料改性水性木器漆,可赋予木器漆良好的耐光性能,有效地改善基材光变色现象。而利用二氧化钛材料的关键是,如何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使其与应用的体系匹配,并在最终产品中保持纳米状态。这就要求水性木器漆用钛白粉不仅具良好的遮盖力,还要具有优异的光泽度和抗老化、耐黄变等性能,阻止集体树脂的氧化,延长涂料使用寿命。
目前技术手段主要对四氯化钛表面进行包膜后处理提高钛白粉在涂料中遮盖力、光泽度和抗老化性能。如CN200880014618.6、CN201110233081.6、CN201280012287.9、CN201410404059.7,为了提高钛白粉抗老化性能,在四氯化钛表面包覆有二氧化硅或者磷酸盐,形成一层致密的玻璃状薄膜,但包覆这些物质的阻碍了光的透过性,相应钛白粉白度和光泽度都有明显的降低。另一方面在包覆这种致密薄膜的过程中都会导致四氯化钛颗粒一定程度的团聚,虽然在后续的工艺里有二次粉碎,还是明显影响了钛白粉的单分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四氯化钛颜料料的清洁工艺,本发明在表面处理前增加湿磨工艺,并且在研磨过程中加入硅组分和硼组分,这样不仅可以将四氯化钛研磨至一定细度和浓度,保持四氯化钛颜料在原级粒子大小,还防止了四氯化钛颗粒之间因包膜发生团聚,同时还提高了光在四氯化钛表面的透过性,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光泽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的制备四氯化钛颜料料的清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干磨,将煅烧好的金红石型四氯化钛粉碎形成金红石型钛白粉粗品,粉碎后的粒子细度≤45μm,筛余物≤0.05%;
步骤(B):筛分,将金红石型钛白粉浆料的浓度稀释到250g/L~400g/L之间,通过筛网除去浆料中较大四氯化钛粗颗粒;
步骤(C):包膜,将无机盐加入包膜罐,并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使得无机盐形成均匀化学沉积物包覆在钛白粉粒子表面;
步骤(D):气粉,利用过热蒸汽作为粉碎介质,将滤饼内的团聚TiO2粒子打散,同时加入活性剂对产品进行TiO2粒子表面进行有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鹏,未经王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