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1770.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娜;施艳艳;徐世周;聂旭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10;H01Q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缝隙 天线 | ||
1.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面附铜介质板以及刻蚀在其上的双频电小天线;
所述双频电小天线包括一个共面波导馈线(2)、一个阻抗匹配网络(3)以及两个缝隙辐射面(1);
两个缝隙辐射面(1)相对称的设置在共面波导馈线(2)两侧,且分别通过槽线a(4)与共面波导馈线(2)相连;
所述阻抗匹配网络(3)串接在共面波导馈线(2)中;
所述缝隙辐射面(1)由关于槽线a(4)的延长线对称的两个“弓”字型槽线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辐射面(1)包括一根第一槽线(11),两根第二槽线(12),两根第三槽线(13),两根第四槽线(14),两根第五槽线(15)两根第六槽线(16)及两根第七槽线(17);
第一槽线(11)的中部与槽线a(4)相连,两根第二槽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线(11)的两端和第三槽线(13)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一U型结构;
第四槽线(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槽线(13)的另一端和第五槽线(15)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U型结构;
第六槽线(16)的两端与第四槽线(14)的另一端和第七槽线(17)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三U型结构;
第七槽线(17)的末端短路;
第一U型结构、第二U型结构和第三U型结构尺寸相同且首尾相连构成两个“弓” 字型槽线。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U型结构、第二U型结构和第三U型结构中的每一个转角均为直角;
第一槽线(11)长度为L1, 第二槽线(12)、第四槽线(14)及第六槽线(16)的长度相同均为L2,两根第四槽线(14)之间的距离为W3,第三槽线(13)、第五槽线(15)及第七槽线(17)平行且等长,其长度为0.5*(L01-W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网络(3)由槽线组和两个相互并联的终端开路的共面波导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线组由两根槽线Ⅰ(31)和两根槽线Ⅱ(32)组成;
两根槽线Ⅰ(31)的一端均与共面波导馈线(2)相连,其另一端均与第一终端开路的共面波导(33)的两条缝隙和槽线Ⅱ(32)的一端相连,两根槽线Ⅱ(3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终端开路的共面波导(34)的两条信号传输缝隙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线Ⅰ(31)和槽线Ⅱ(32)长度均为0.306mm;
第一终端开路的共面波导(33)的长度为1.9mm,其开路段的长度为0.918mm;
第二终端开路的共面波导(34)的长度为1.45 mm,其开路段槽线的长度为0.3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波导馈线(2)由两条信号传输缝隙(21)、中间金属导带(22)以及两个金属地组成;
两条信号传输缝隙(21)和金属地关于中间金属导带(22)对称,阻抗匹配网络(3)串接在中间金属导带(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缝隙(21)的宽度为0.15mm,所述中间金属导带(22)的宽度为2.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频电小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附铜介质板的板材为单层罗杰斯R4003C,其相对介电常数为3.38,厚度为0.8mm,铜厚为0.1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17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